对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这种病很多人都了解,那么,你知道新生儿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我们如何检查新生儿肝炎这类型的疾病呢?新生儿肝炎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在平时很少发生,对于此类疾病最好做好预防工作,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吗?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发病于新生儿期的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凡足月儿在日龄满2周后,早产儿在日龄满4周后,其皮肤黄染仍不退,甚至剧增,或黄疸见退又复现者,同时伴有粪便颜色发白,尿色深黄,肝脾大,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损害,均属于本病范围。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

本病的病因

①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②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③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

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不能早期手术,可致肝硬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从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病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新生儿肝炎的检查

一、体检

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

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较多。

早期絮状浊度试验变化不明显。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

2.甲胎球蛋白测定

有些患婴甲胎蛋白生后1个月左右虽然转阴,但用定量法,仍在正常值以上。

患婴满月时甲胎蛋白仍阳性,且可持续达5~6个月,用定量法动态观察,可见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临床症状缓解而甲胎蛋白不下降,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

3.酶学改变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数临床好转后下降,部分则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了吗?新生儿肝炎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这主要是预防工作做的好,那么一但得了新生儿肝炎,那么我们要在平时的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以上介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