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件都由三个阶段构成:开端——经过——结果。不会叙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记叙事件的经过。如何写好事件的经过呢?

一件事开始后,在不同的阶段,发展形式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单线行为推进式

描绘对象只有一个。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物,有时候是一个团体(我和妈妈,我们等,在叙事中总以整体形式出现)

记叙内容:按照时间先后,记叙这个对象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

例如:听到下班的铃声,她抓起背包,急匆匆下楼,穿过厂区的大门,沿着墙根的红砖路,径直来到十三路公交车站。

又如:他穿过广场,越过西安路,在写意书报亭买了一份报纸,然后沿着同泰街,向金辉商城走去。

(二)单线直达终点式

描绘的对象只有一个(同上),不记叙人物行为过程,只记叙到达终点的时间,人物到达了什么地点。

例如:下午三点半,他风尘仆仆地来到王厂长的办公室。

再如:天刚蒙蒙亮,小白兔就来到松鼠的门前。

这种写法是单线行为推进式的略写形式。如果笔下人物的行为既不能表现主题,又没有铺垫作用,就没有必要详细叙述,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达终点式。

(三)双方行为交替推进式

描绘对象:有矛盾冲突的双方。

特点:只有行为没有语言,双发的行为在沉默中交替推进。

记述内容:甲做了什么,乙接着做了什么,甲又做了什么,乙........

例如:雪雁走进办公室,慢慢走到老师的办公桌前。老师意味深长地望了她几秒钟,拿出一个作业本放在她的面前。她接过作业本,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老师笑了,她含着眼泪也笑了。

又如:小李一个不小心,一只大脚不偏不倚正好踩在小王的趾尖儿上,小王抽出脚来,在地上乱蹦,小李没想到会把他踩得这样重,慌忙上前道勤,小王哭着一张脸,冲过来,照着小李的脚面就是一脚,小李一个闪身,躲出好远,小王踹空了,一脚跺在地上,腾起一团烟雾。

(四)双向语言交替推进式

描绘对象:有矛盾冲突的双方。

特点:没有动作行为,双方语言交替推进。

记述内容:甲说什么,乙说了什么,甲接着说了什么,乙又说了什么......

例如:

小文望着奶奶:”同一个故事你讲的怎么和隔壁王奶奶讲的截然不同呢?“

奶奶笑了:”哪个地方不一样呀?“

“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小文眼睛瞪得滚圆,“王奶奶说乌龟赢了,而你偏偏说小白兔赢了!“

”难道不应该小白兔赢吗?“

”不应该!“

”怎么不应该呢?“

”小白兔骄傲自满,在比赛的过程中睡大觉,怎么会赢呢?“

”小白兔错误,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啊!“

”那对乌龟不公平,你看他态度多好啊,那么执着,那么勤奋,它应该赢啊?“

”乌龟态度是很好,但真正的竞争靠的是实力,仅靠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你想想,小白兔失败以后,它还会在比赛的过程中谁大觉吗,那么比赛的结果呢,是不是始终是兔子赢?“

.......

(五)双向行为、语言交替推进式

描绘对象:有矛盾冲突的双方。

特点:双方在交替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时,既有行为,又有语言。

记述内容: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乙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甲接着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乙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例如:

李涛冲进办公室,径直奔到王老师跟前,将一个湿漉漉的本子放在办公桌上,“老师,六组组长不交作业,还将作业记录本扔进了脏水桶里!”

王老师拍了拍李涛的肩膀,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他的身边:“先别着急,坐下来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让他收作业,他说班长让他打扫教室,根本不听我的!”李涛刚坐下来,又腾地站了起来,用两个手指使劲地敲着桌子,嘴唇不停地颤抖着。

“他怎么把作业记录本扔水里去的呢?”王老师走到他的跟前,微笑着望着他,示意他坐下来。

李涛这时才认识到自己的失态,搓着衣角坐下来,声音也压低了:“我当时非常气愤,抓住他的衣领,命令他马上交作业,他就......”

(六)主观推进式

描绘对象:一个对象。

特点:人物行为受自己的主观意识支配,主观意识改变,行为随之改变,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

记述内容:甲先做什么——行为认识改变——行为改变。

例如:

张娟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屋里一个人也没有,她在墙边的沙发上坐下来,等总经理回来。(进办公室等总经理)

屋子里这么多高档物品,又没有外人在,一旦有什么物品丢失了,自己岂不有瓜田李下之嫌?何况还有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在这里等经理,绝不是个正确的选择。(主观认识)

想到这里,她迅速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跨出办公室,周身仿佛受到了电击。(逃出办公室,避免被冤枉)

(七)客观影响推进式

一个对象正在做某事时,自身之外的人、物、环境的介入,会在客观上造成影响,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例如:

小白兔若无其事的在草丛间玩耍,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捉蚱蜢,整个世界只剩下自由和快乐。

猎人悄悄地逼近了,一步,两步,三步,黑洞洞的枪口慢慢的瞄准了它。

然而顺着风飘来的火药味早已被小白兔敏锐的嗅觉逮了个正着,就在枪响前的一秒钟,它腾地一下跳了起来,旋即一个急转弯,冲进旁边的灌木丛里,逃得无影无踪。(猎人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

下午,肖钧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房里写作业,专注而忘我。

突然,一只毛茸茸的老鼠从他的脚面上窜了过去,钻到了钢琴底下。

“这个讨厌的家伙,竟然溜进家里作恶!”他吃了一吓,无心再写作业。“怎么办呢?我一定得想个办法把这个鬼东西给解决了!”(老鼠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再如:

星期一天刚蒙蒙亮,海生便来到车站,准备到乘13路公交车去上学。

十二月的寒风,卷着地上的雪,呜呜作响。雪粒子被搅动起来,一团团的,烟一样一会儿从远处卷过来,一会儿又从近处冲向远方。墨绿色的站牌,折射着阴森森的寒光。

他只觉得周身上下都在颤抖,似乎在这里再等上哪怕一分钟,也会被彻底冻僵。来不及多想,转身便向家里跑去。(寒冷环境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一件事由不同的情节构成,一个情节向下一个情节推动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自身特点,来选择写作形式。写作形式和情节特点是对应的,情节特点变了,写作形式就要随之改变,不要死板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