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重点背诵:

一、1、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

场面、舞姿、后生;表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作者写安塞腰鼓主要是为了赞颂些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

二、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3、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含义:写出了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不能调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