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慢门,就是低于1/30秒的快门拍摄出来的照片。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相机甚至能够捕捉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奇特景象。那么拍摄慢门照片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下。

构图以及前期准备工作

构图就不必细说了,到达一个场景从哪个角度去拍,摄影师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三脚架是否放置稳妥,快门线、渐变滤镜的安装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慢门顺利拍摄的保障。日出日落时分,光线变化非常明显,而慢门拍摄,在使用10档、6档减光镜(ND1000 ND64)的情况下,曝光通常都会长达两分钟左右,中途稍微出点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拍摄的失败。

拍摄中滤镜的安装与排列顺序:

使用方形滤镜系统的话,要注意渐变镜、减光镜的安装顺序。减光镜在前,侧面的缝隙会造成漏光的现象。在安装渐变镜平衡光比的时候,就要把减光镜的位置预留出来。

对焦以及对焦锁定

高档位减光镜,如ND64、ND1000,由于镜片透光率很低,相机的自动对焦将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先对焦,再安装ND滤镜。在AF模式下完成对焦,需要把对焦模式切换为MF手动对焦模式,只要不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焦点就不会发生改变。

计算慢门拍摄时间

在慢门拍摄之前,需要先拍摄一张曝光正确,明暗部细节丰富的照片。以这张照片参数去计算使用减光镜之后的正确曝光时间。

漏光、时长、热噪

漏光是方形滤镜系统唯一的缺点,尽管镜片上都会附带遮光棉,但是在拍摄的时候别忘记关闭取景器。

慢门拍摄,B门经常会用到。曝光时间越长,相机产生的噪点也就越多,那么慢门拍摄,时间控制在多长合适呢?

慢门拍摄中,曝光2分钟和曝光10分钟,水面雾化的差异并不大,所以一般我会把曝光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在光线变弱的时候,使用低档位的减光镜,或者适当的提高感光度来控制慢门的拍摄时间。ISO1000左右对于现在的后期降噪技术,都不是问题。

这是我拍摄的慢门里时间比较长的照片,7分多的曝光,相机不但会产生很多灰度噪点,彩色噪点也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样的情况,不如使用稍高一点的感光度去拍摄,噪点控制的要更好。

堆栈还是滤镜?

在同一机位下,拍摄多张照片,后期利用平均值堆栈也可以模拟慢门的效果。那到底是使用堆栈还是滤镜?我们不去赌长较短,我认为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方法才能应对复杂的拍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