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水下探照灯打开了,光明第一次照亮了黑暗的海底深渊。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展现在两位勇敢的深海探险家的舷窗前面。
一条 30 厘米长的怪鱼,摆动着扁平的身躯,缓缓地在水中游动。它从来没有看见过身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水下深潜器,所以不害怕,也不逃避,还是若无其事地游着,最后慢悠悠地把半截身子钻进海底软得不能再软的细泥里去了。
一条红色的大虾也赶来凑热闹,它竟然贴近深潜器的舷窗,像是欢迎这位深海中出现的不速之客。
在探照灯光照射下,海底一片橙黄色,堆积着亘古以来没受到过干扰的厚厚软泥,这是生活在海中的单细胞植物——硅藻留下的遗体。
整个深渊沉浸在一片宁静、安谧、黑暗的世界里。
水深指示器指示着水深:11 022 米。
水温表指示着水温:3.3℃。
没有海水流动现象。
上面所讲的,是深海探险家雅·比卡德和他的助手沃尔什于 1960 年 1 月 23 日第一次向全世界报告的海底深渊中的图景。
比卡德下潜地点在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南端。1951 年,英国海军调查船“挑战者”号第一次发现了它。1959 年,前苏联调查船“勇士”号,测出这里的深度为 11 034 米,具体位置是,东经 142°12′,北纬 11°20 ′。这是人类目前发现的世界海洋中最深的纪录。
在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里,海洋是人类最不熟悉的领域。因为那层厚厚的海水,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很难弄清海底的真实面貌。
后来,科学家发明了新式的测深仪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足够的精确度测量大海的深浅,才渐渐弄清海底情况。原来海底也和陆地一样,是一个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世界。
在茫茫大海底部有连绵的海岭,有孤立的山峰,有广阔的盆地,也有狭窄的深谷。在这些复杂的地形中间,大概要数海底深渊最引人注意了。
这些海底深渊常常连结成一条又深又陡的峡谷,就是地理学中所说的“海沟”。
世界上海沟之深真叫人吃惊。如果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13 米)放在里面,还差 1000 多米才能露出水面。
在 1 万多米的海底深渊里,海水的压力大得惊人。如果你们学过大气压力的知识,可以计算一下,1 万米以下的海水压力有多大。
告诉你们,这里的海水压力大约等于 1000 个大气压。换句话说,这里 1 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要承受着 1000 公斤的压力。
为了战胜水下压力,胜利完成征服海底深渊计划,比卡德的潜水器采用了最结实的钢板和各种保护性设备。
在 1 万米的海底深渊里,阳光是绝对透不进去的,水温也很低。可是,在这种高压、黑暗、低温的环境中,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会不会也有活着的生物生活呢?
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比卡德成功的探险,给我们描绘出海底深渊的生动图像,同时也告诉我们,海底深渊并不可怕,即使在 1 万米以下的海沟里仍然有各种生物生存。
如果你们在世界地形图上仔细观察地球每条海沟的分布,不难发现这些海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绝大多数靠近大陆,特别是岛屿的边缘。
上面提到的马里亚纳海沟就在马里亚纳群岛的东侧。另外,日本海沟在日本列岛的东侧,菲律宾海沟在菲律宾群岛的东侧,汤加海沟在汤加群岛的东侧等等。
这些现象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其中必然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这样的:按照板块学说的理论,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构成的,板块浮在地幔之上,总在不停地运动中。这些海沟是两个地壳板块的交接地带。由于一侧的地壳不断地向另一侧地壳移动,使得地壳发生下倾,最后插进另一地壳板块的下面。于是,在这里就产生了海沟。而海沟另一侧,由于地壳被挤压,则形成高出海面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