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跳楼事件的频发,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任何类型的学生都应当配有相关心理学的老师,顾忌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引入社会工作的人才,解决学生跳楼的事件,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减少学生跳楼?

1、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办法。要强化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使其应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

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3、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可早期发现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及时恢复心理平衡。

4、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

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预防自杀很有意义。

从人格层面上看,这个孩子自身就偏向于采取负面、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人格特质、情境和对事物的认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解释了这个孩子选择自杀的原因。当我们想关心别人的心理健康,减少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够从情景和当事人对事物的认知入手。

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难以迅速改变的,但另外两者可以。孩子的情绪影响了他的认知,认知又加剧了情绪。但其实,他的母亲呢?她可能当天正在上班,可能恰好今天受到上级的批评,心情极为烦闷的时候,又收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告知孩子在学校闯祸,又得匆忙请假赶往学校。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愤怒的情绪是难以避免的。

总之,学生跳楼并不是一个原因导致的,学校需要综合考虑,保障学生的健康,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保卫室,使学生成人成才。学校也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使学生重视自身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