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农作物生物灾害特点有什么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气象

大气、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温度、湿度、降雨、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可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发展、侵染和流行,影响害虫、害鼠和杂草的发育、繁殖、越冬、分布、迁移和适应等。研究表明:气象条件是决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一旦遇到灾变气候,就会大面积发生流行成灾。有害生物种群暴发与调节的理论或假说之一,认为有利的气候变化肓接(如暖冬)或间接(如初级生产力增加)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种群的繁殖力和存活力,引起有害小物数量暴发。

气象要素年际间的异常变化,常影响当年生物灾害的发生等级。如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等,在其适迁期,降落地连续降雨是促成苦虫降落的重要条件,迁入降落虫量过大时,常导致暴发性灾害发生。

2、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化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有害生物发生与成灾的风险性增加。如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目的,通常大面积种植单以品种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动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全世界的农业用地主要种植12种谷类、23种蔬菜、35种水果和坚果作物,即在世界现有的大约14.4亿h㎡农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不超过70种。这与热带雨林每公顷土地上超过100种植物所构成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果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较单一化,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比自然生态系统少,生物多样性也较低。在果园生态系统中采取人工或化学除草,许多果园几乎仅有人工栽培的果树生存,使捕食性大敌如钝绥螨类等因无法越夏而大量死亡。同时,由于土壤板结,果树生长势变差,形成恶件循环,反过来又加重量病虫的为害。

3、化学药剂的施用

化学药剂的大虽和盲目施用,在杀死病、虫、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天敌,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组成,降低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平衡失调,常引起有害生物迅速再生繁殖,而暴发为害。如美国加利福尼业州25种毁灭性农业害虫中有4种是由由于杀虫剂的使用而导致再猖獗。大量施用波尔多液防治柑橘疮痂病和溃疡病,杀死锈噔虱天敌汤姆森多毛菌,引起锈壁虱暴发;寄生干柑橘白粉虱的座売孢菌在过多施用广谱性杀菌剂时受到杀伤,大大降低其对柑橘内粉虱的寄生率;稻飞虱、柑橘红蜘蛛等害虫在用广谱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常迅速引致再狷獗灾害。更为严重的是,化学杀灭剂的大量施用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往往造成很大的威胁。

4、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个物入侵已成为我国有害生物暴发性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也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绳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医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稻水象中已由几年前仅在天津市局部地区发生,蔓延至河北、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江苏、湖南等省;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为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10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为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5、生态环境破坏

森林过度砍伐、天然植被的深度破坏、农业土壤污染、空气污染、酸雨,以及干旱化、荒漠化、草地退化、盐渍化等直接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迫使动物改变生活习性,从一栖息地迁徙到另一栖息地,感染源地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打乱了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后果将导致生物灾害的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