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常识知识。雷暴是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强对流性天气系统,,它一方面是春末和夏季许多地区主要的降水源,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要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那么雷暴形成的地理条件是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雷暴的发生需要某些特定条件。形成雷暴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为:水分和迅速爬升的暖空气。因为水分和温度是雷暴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雷暴更多地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在潮湿地区。由于湿度和温度较高,造成了大量的暖湿空气上升进入大气层,因此很容易形成雷暴。所以夏天一定要做好防雷防雨工作。

雷暴天气形成的过程

当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潮湿的地面上,地面上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强烈的对流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产生静电,在遇到冷空气后便凝结成带电的水珠。水珠自身携带着大量正电荷,聚集后形成带电的积云,并在地面上产生感应电荷。当两块带不同电荷的积云相遇,或碰到地面上感应的异性电荷时发生反应,便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时产生的爆炸声便是雷,释放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换成光能,便形成了所谓的“闪电”。

在特殊情况下,雷电在形成中受到地面环境等因素和影响,就会出现球形的滚“雷”或跳“雷”。雷电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由它形成的电压高达几十万千伏或几百万千伏;由此形成的电流达几万安或几十万安。怎样使这些巨大的能量造福于人类,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