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发生时有哪些特征?小编总结如下:

海啸波是重力长波,波长可达100公里以上;它的传播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9.8米/秒)与海水深度乘积的平方根,所以,海水越深,海啸波速度越快,海水越浅,海啸波速度越慢。当海啸波由远离海岸的深海区,进入海岸附近的浅海区后,波速便急剧降下来,后面的波速依然很快,后波就追上了前波,前后波相叠加,便使波浪的高度倍增,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巨浪。因此,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深蓝色海面就会突然变成白色,并在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就会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起来;海面上也会响起巨大的、惊人的、可怕的咆哮声。四种前兆现象,是海啸临近的标志,是灾难预警信号,它警示人们:海啸即将登陆。要生存,赶快向高处逃跑,否则,长则十几分钟,短则几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就会被巨浪吞没。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在最初的海浪过去后,以为恢复了安全便回到岸边。海啸不是一个海浪,它是一系列的多个的海浪。不要返回岸边,除非整个海啸都过去了。

下期给大家讲解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请大家多多关注,关注海洋灾害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