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个人隐私防泄漏问题不得不说。不想让自己的隐私成为“大数据”分析的样本,那就给各位网友支几招特殊的“反侦察”手段。

1.网站搜集用户数据主要利用人们上网时产生的cookies,这是计算机自带的一项功能,用于辨别使用它的用户。可以设置选择禁用它,这样会起到一些作用,但还远远不够。

2.当你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上提到某个朋友的名字时,不要@他的账号,可以直接输入账号或他的名字,你的其他朋友们就知道是谁,但机器和算法就没这么聪明。

3.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如果你在各类社交网站的用户名都一样,那么对肩负着搜集大数据任务的计算机来说,找到这些账号就更加容易。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在相亲网站和视频网站的浏览和搜索记录都被详细地分析吧?

4.如果使用相同的邮箱登录不同的网站一样会被大数据识别到,随之透露给商家,接下来就不用说了。

5.如果你想和朋友在网络上讨论新闻时事,使用链接而不是直接摘录其中的文字。如果你不嫌麻烦,重新编辑文字或每个字中间加上空格同样可以逃过大数据的地毯式搜索。

6.想逃避大数据鹰眼的还有一个好办法:截图代替文字。人类知道如何读懂一张图片,但对计算机来说,却是一个还未解决的大难题。

7.可以安装防隐私泄露的软件,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数据或敏感词是,它可以及时警告你,大数据分析要利用电脑中的cookies,这些软件可以让cookies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