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内的手机支付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因而相关的行业标准在年内也很难出台,手机支付的市场争夺战亦是不出意料的持续升温。而此前讨论的手机支付标准之争也再度浮出水面。有专家说,国内各方手机支付业务各有优势,但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中国银联将有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市场争夺暗战升级

《2009~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手机支付用户有望突破1.5亿,2011年达到2.5亿户,预计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5亿元,2011年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80亿元。与这些激动人心的数据相对应的是目前的手机支付市场。由于采用手机作为交易终端,涉及到移动通信及与手机终端适配的问题,所以手机支付的产业链除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外,电信运营商甚至手机终端和系统制造商都在其中。

伴随着市场潜力的逐渐爆发,产业链上的各方又开始了新动作。在今年5月初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机构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之后,中国银联宣布推出集合多类手机远程支付服务功能的“银联在线”移动电子商务门户,并与TCL集团合作发布全国首款经过银联认证的商用“支付手机”。此举被业内认为是银联绕过了电信运营商布局手机支付市场;10月,中国移动通过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认购浦发银行20%的新发行A股宣告完成,顺利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在手机支付业务方面获得了有利筹码;中国联通近日也表示,其手机支付业务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城市试点商用,并逐步在全国推广;支付宝也有了大动作,宣布联合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手机应用商等60多家厂商成立“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并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布新一代无线支付产品———手机安全支付。除此之外,海外第三方支付机构PayPal大中华区总监张臣说,将在中国正式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并将可能与银联及电信运营商合作。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快钱、财付通、易宝等也都在积极布局手机支付。

行业人士分析说,银联希望保持在银行卡领域的地位并成为用户唯一的支付界面,将上下游企业全部吸纳到自建平台上进行业务应用开发;电信运营商也想成为用户支付界面并将支付拓展到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则希望扩大业务领域和收入来源。在巨大市场的诱惑下,各方都想争夺市场的主导权。而银联有望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