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传统的灌溉方法是全生育期都有水层,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仅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极不协调。经过多年的研究,水稻可以采用控制灌溉技术,又称为水稻调亏灌溉。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目前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

控制灌溉操作方法

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就要通过田面裂缝大小、多少的变化来判断。控制可以分为四期:泡田期和移植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和黄熟期。

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掌握灌水时间、掌握灌水量、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掌握关键生育期的水分管理、注意生育期转换、注意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土壤、灌区供水、降水、气温变化等不同条件,水分管理灵活把握。

今天小编对水稻节水灌溉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节水灌溉有哪些好处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