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聋的发生是噪声对人体听觉器官长期慢性影响的结果,表现为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特点,初期表现为高频段3000Hz-6000Hz听力下降,耳蜗基底部组织细胞受损变性、坏死。随着病情加重,向语言频段500、1000、2000Hz发展,最终导致耳蜗大部或全部受损,导致出现明显的语言听力障碍。

如果工人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短时间内听力不能恢复,如果在噪音环境下持续的工作,会加速耳蜗由功能性改变发展到器质性病变,表现为永久性听力位移。长期在高分贝噪声污染严重的生产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离开噪声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听力,这就是听觉疲劳。如果听觉疲劳的劳动者再继续接触噪声,内耳感觉器官便会产生退行性病变,出现难恢复的听觉疲乏。这就是劳动者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长期接触高分贝噪声污染而引发的职业病噪声聋。如果非常严重时,噪声聋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劳动者的听力完全消失,终成残疾。如果感觉有犹如蝉鸣的双耳高调耳鸣时,这往往是耳聋开始的信号,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

今天小编对噪声性耳聋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等更多的噪音污染小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