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一般是长85.60毫米、宽53.98毫米、厚1毫米的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塑料卡片。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此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卡面有芯片、磁条、签名条。那么问题来了,信用卡消费付款签名安全还是加密安全?

信用卡一般有两个密码:一、查询密码:用于网银登录,或者电话查询;二、交易密码:用于信用卡刷卡消费或者ATM取现(当然,也有不设交易密码的,仅凭签名消费的)。

关于信用卡消费付款签名安全还是加密安全,银行人士表示,这两种方式其实各有利弊,不过是风险前置和后置的问题。设置了密码,将风险提前阻挡,但一旦被盗刷,在责任认定上确实更难一些,持卡人担责多少不好说;仅凭签名,失卡后容易被盗刷,但签名是否被仿冒相对容易判定,最终可能银行、商户、持卡人三方共同担责,损失也许会小一些。“但不管哪种方式,妥善保管自己的信用卡和密码,注意用卡安全才是根本之道。”银行人士还建议,综合来看,选择“密码签名”的多重保障模式会更安全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银行推出的“挂失前失卡保障计划”更多的是针对仅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从这个角度来说,“仅凭签名”似乎多一重“事后”保障。

一位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央行颁布的《银行卡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收单商户负担起核对信用卡签名的责任。“仅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容易被人冒刷,但由于不用输入密码,所以不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同时由于不是本人签字,在追究责任时,笔迹专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真伪,在确认不是本人签名之后,责任就转移到了刷卡的商家身上。商家将承担一定损失,个人是不需要承担责任。而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因为银行无法识别信用卡是被盗刷还是道德风险,而凭密码消费交易的保密级别明显比仅凭签名消费高得多。对后者交易模式,由于从来不用输入密码,所以不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

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的参与,为了回报大家的,下期我们讲给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信用卡诈骗该如何防范,请大家关注的信用卡诈骗小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