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目前已成为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新媒体具有病毒式传播特征,这导致有关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同时也加大了辟谣的难度。那么食物安全谣言如何辟谣呢?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被食品谣言误导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生活谣言安全小知识。

首先要分级管理,按照谣言的危害程度对谣言进行分级治理,对于那些给产业造成伤害的谣言应当重拳出击。

第二是要管住平台,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交媒体成了食品安全谣言重灾区。食品造谣信息发布的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只有这样平台才会去管这种事情。也就是说,不仅要追究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也要把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第一时间追责。如果不追究平台的责任,此类谣言不会有终结的时候。

第三点是,企业和相关部门在辟谣时要一分为二,要尊重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夸大。企业和相关部门辟谣时,应该把消费者考虑的情况纳入辟谣工作中,企业如果不尊重消费者的真实感受,消费者就会反感企业的辟谣。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而食品安全谣言则更需要严管。治理食品安全谣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出手。首先要拿出法律武器,将每一个谣言的来源追查到底,让编造和散布者承担法律责任。有关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则要坚持信息公开,不给谣言可乘之机。各类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时,务必坚持科学准确,不可进行“娱乐化”报道,不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