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人的感染。

而根据之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新冠病毒只会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染,是不会在水产海鲜中传播的,而且冷冻海鲜运输时间长、温度低。

为什么在这种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依然可以生存?并且还具有传染性呢?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所副所长刘满清介绍,根据新冠病毒的结构特点,新冠病毒它是耐低温的,在低温条件下并不会导致病毒死亡,相对来说更加定,所以在冷链食品等这些低温条件下,并不会影响病毒的致病性。

根据目前的调查,进口冷冻食品包装上的新冠病毒来自被感染的人,最大的可能性是冷冻产品在仓储、冷链运输、销售过程中,外包装被感染新冠的人员直接接触到,或者整个过程中的其他环境因素存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那既然新冠病毒在冷链食品上可以存活,那这些进口冷链食品究竟还能不能放心购买、食用呢?

专家介绍,因为我市进口冷链食品,都经过了层层的检测,如入关、进入武汉市需要检测,每到达一个冷库、超市、集贸市场也要检测,检测是阴性才能到市民手上,所以市民可以放心购买。

购买冷链食品需要注意什么?

疾控专家也明确指出,在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上,那些特定条件下尚存的病毒可能导致缺乏有效防护的接触者被感染,而这些人主要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被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因此我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那市民在购买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介绍,购买冷链海产品时,最好不要裸手,用手去翻看生鲜的食品,买回家加工处理时候,生熟一定要分开,砧板刀子这类用具也一定要分开,尤其是肉类水产动物性食品,接触后在彻底的清洗之前,不能直接接触脸部口鼻这些地方。

此外,新冠病毒怕热,消费者把食物充分加热熟透再吃,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感染。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消毒等措施,专家认为,咱们普通老百姓,通过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概率很低,大家平时注意保持清洁即可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