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对溺水危害的认识,同时组织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溺水后救生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救生与自救方法,这是学校宣传防溺水工作的目的。那么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制度有哪些呢?

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广播、板报、班会课及晨会对学生进行溺水安全教育。

3、广泛宣传,利用告家长书、宣传条幅等快速宣传手段告诉家长做好孩子的监管工作。

4、当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教育:

(1)、严禁学生私自外出游泳。

(2)、不要到河、塘、溪等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

(3)、到公用泳池游泳必须经家长同意并有成人陪同。

(4)、遇溺水发生,必须大声呼救。

(5)、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天然水域或公用游泳池内游泳要注意:

①、入水前按规定清洗身体是很重要的。

②、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③、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宜游泳。

④、选择辅助器材,如救生圈和潜水镜等。

⑤、不要冒险跳水。

⑥、遵守游泳池规则。

⑦、饭后45-60分钟内不要游泳。

⑧、与家长一起在天然水域要充分了解水域的水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