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等有关文件的规定,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有哪些?

一、门诊值班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一旦发现传染病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卡填好,做好登记,报告给传染科管理人员。

二、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明确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时行网络报告。

三、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定: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14岁以下患者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建筑队。

四、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五、每日值班医生做好传染病自查自纠工作,并及时在传染病自查自纠登记本上填写并签名。

六、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和私人诊疗机构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应按规定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至我院传染科实行网络直报。

七、中心领导小组对不报、漏报和迟报传染病疫情的门诊值班医生和村医,按传染病疫情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