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何确保学校教学环境安全已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学环境的好坏与教室空气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教室空气质量如何保障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问题。

目前学校应对严重空气污染所能采取的普遍办法,一般是关窗,呼吁学生戴口罩上学,减少室外活动,或者干脆“放雾霾假”。这些措施对抵御空气污染作用怎么样呢?关窗对教室这类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场所来说,极易导致二氧化碳增高,氧气供应不足,还容易传播流感之类的疾病。戴口罩?普通口罩作用早就被证明形同虚设;防雾霾口罩在德国劳工部条例中明文列出不能长时间佩戴,每次佩戴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否则易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儿童呼吸力度浅,更不适合长时间佩戴防雾霾口罩。

“减少室外活动”体现了学校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可是2015年4月清华大学407名志愿者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PM2.5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即室内是室外的三分之二。室外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人密集在室内,考虑到二氧化碳浓度,如果再加上装修释放的有害气体,室内空气也好不到哪儿去。至于“放雾霾假”,无人看管的孩子VS不能停工的家长,让那些双职工家庭去抓狂吧。真正能解决教室空气质量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有没有?答案是“有”,而且早就有。

早在2013年就有人提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等地区所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民间的讨论从空气净化器一直说到新风系统。有些家长倡议集资买空气净化器放到教室。反对者说,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是内循环模式,使用的时候需要关闭门窗,这样就算室内的PM2.5浓度降下来了,但是二氧化碳浓度会急速上升,教室这样人员密集的地方,需要随时通风,才能保证氧气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