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博士在很多人看来有着非常高的学历,也可以拥有很好的工作,不过对于这些博士生来书却有很多的压力存在,压力的来源有很多,表现在学业、就业、经济和婚恋以及家庭中,所以说都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对博士生进行心理辅导
一、建立专项基金,提高博士生活保障
经费不足是制约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博士培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经费不足有关[2]。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努力增加培养经费,一方面要争取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对高等学校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博士生教育专项拨款制度,保证按人均计算的博士生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自身也要努力增加博士生教育经费并确保这些经费用到实处。此外,可以努力向社会寻求研究经费,发展各类研究基金。
二、实行弹性学制
虽然很多高校虽然规定博士可以在7至8年的时间内完成博士论文,但学校对于不能在3年或4年规定期限内毕业的博士生不再提供奖助学金和住宿保障,这更增加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因而建议实行弹性学制,延长学习年限,提供相应的奖助学金和住宿。
三、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博士生在就业市场具有一定专业优势,但一些博士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择业心态和择业艺术,无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加强就业指导,就是要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需求动向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博士生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择业艺术的辅导,强化就业信息管理,指导博士生面对双向选择这一就业机制,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最合适、最有发展前途的工作,降低博士生的就业压力。
四、建立博士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目前国家在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中没有像对大学生那样提出心理健康的指标。“缺少制度性的指导和约束”因此许多学校对博士生心理教育缺乏重视和理解。深入了解博士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大力推动博士生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博士生心理健康监测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尤其是通过不定期的心理测试,可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倾向和心理偏差,拟定出各种针对性的压力管理对策。
五、强化导师在博士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博士培养中普遍采用单一导师制。导师是博士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比如高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博士生培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导师应给予重奖。可以通过讨论会、网络沟通等方式来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也应该主动与导师沟通,如果有心理方面的困惑应及时向导师倾诉和排解,不要长期郁积在心理,造成心理疾病。
六、加强博士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博士生的学习和科研是紧张繁重的,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环境中,其心理张力就会失衡,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问题。因此,博士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博士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界环境,使博士生的心理紧张得以放松、缓解。
所以说对于博士生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博士生一定要调整好心理状态,思想压力不要太大,在面对各种事情的时候不要有负面情绪,建议博士生多关注,这里有最详细的校园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