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是说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用启发式问题。

(二)保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独立性是各种人才所必备的心理品质,缺乏独立性,处处依赖他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首创精神的人才。作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解放”和“自由”。

想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在这里你会知道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