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按社会规范行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完善自我的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通过的小编来详细的进行了解。

小编介绍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行为场”,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老师开始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也必须为人师表,这是教育家一致公认的道理。孔子非常强调教育必须“身正”,韩愈也主张“以身立教”,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年代为教师新春题诗中写道:“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我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刻苦学习,依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我自己首先做到上课守时,认真备课,按时发还作业,板书规范;要求学生坚持锻炼,我自己也经常出操;要求学生穿着校服、仪表大方,首先我自己做到穿着朴素大方,不戴任何首饰。

二、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受教育者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师长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要把教育对象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许多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在家要绝对听从家长的,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稍不依从就以拳脚相加,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家长不仅应从情感上把孩子看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应该从理智上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的、有自己精神世界并需要独自面对人生种种挑战的个体,以促使其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主体在思考、在活动,意识到自己有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某种自由,从而逐渐弱化对父母的依赖,真正成为自主、自立的人。

三、始终充满爱心和真诚,并辅之以鼓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私的母爱曾经孕育了多少成功的仁人志士,慈祥而宽厚的父爱又造就了多少卓而不凡的英才。笔者的班级曾经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中队会,请学生和家长谈谈心里话,结果他们的关系更融洽了。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爱我……我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失望呢?”而差生比优生更需要爱。这些学生不仅成绩差,心理素质也差。学生认为自己是块破铁,不是钢。如果班主任采用高压手段“镇住”学生,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的否定、排斥,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不思上进的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采取反击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已经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应该注意其他方面,比如心里变化问题等,可以去,可以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等校园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