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与口腔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说很少人会知道——哮喘患者比非哮喘者更容易长蛀牙。原来,治疗哮喘需要长期用药,哮喘治疗药物影响和改变口腔环境可能是患龋齿的“罪魁祸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中心主任曾素娟主任医师提醒说,哮喘患者一定要养成勤刷牙、勤漱口的好习惯,尤其是吸入药物后更应立即漱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四大原因易致哮喘患者患龋吧?

1.与哮喘患者长期用药有关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因此,患者必须长期使用药物才能控制哮喘发作。然而,无论是吸入药物,还是口服药物都会带来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哮喘患者长期使用药物会降低患者唾液流量及唾液pH值,唾液流量降低、流速减慢,口腔的自洁作用就会下降,细菌易堆积,牙面易脱矿,牙齿表面的抗龋力下降,这些均会导致龋病更容易发生。

同时,哮喘患者常用一些止咳糖浆等含糖类的药物,这些药物为细菌提供了养分,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从而加剧了龋齿的发生。

2.与口腔菌群的改变有关

龋病的致病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研究发现哮喘病患者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菌落数明显高于非哮喘病患者组,这无疑也是哮喘病患者易患龋齿的原因之一。

哮喘患者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及吸入激素(临床常用的吸入激素包括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等药物会导致酵母菌过量生长,引起白念珠菌感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研究人员发现,白念珠菌产生胶水样的多聚物,吸附于牙齿上,与变异链球菌联合作用,增强对牙齿的破坏力。

3.与唾液成分的改变有关

唾液中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黏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黏膜的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一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研究显示,SIgA与哮喘夜间症状负相关,与胸闷气短等症状负相关,在严重哮喘患者中更加明显。哮喘病患者长期使用常见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β-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茶碱类、抗白三烯类药物,这些药物会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减少气道SIgA的分泌来控制哮喘症状。而唾液中SIgA对儿童龋病发生有预防作用,SIgA的减少必然也会降低儿童的抗龋能力,增加患龋风险。

4.其他原因

某些类型的哮喘患儿发作时咳嗽还会引起习惯性呕吐,甚至合并胃食管反流,呕吐物中的酸性胃液腐蚀牙齿的表面,也会加快患龋速度。

另外,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使某些患儿焦虑、抑郁,对日常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持抗拒状态,不利于口腔卫生保持,也增加患龋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