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细菌性食物中毒,就是由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类,胃肠型食物中毒在临床上最为多见。那细菌易“藏”在哪些食物中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呢?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剩余饭菜、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甚短,通常为数小时至l两三天不等。临床表现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腹泻粪便多为稀便或黏液便。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

常见的变质食物的中毒及预防

※变质的剩饭菜易中毒:造成剩饭、剩菜变质的原因多为食品存放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

※变质的奶及奶制品易中毒:造成奶及奶制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存放时间过长(如在25℃~30℃环境中存放5-15小时),导致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细菌毒素。

※变质的鱼虾易中毒:造成鱼虾变质的原因多为在淡盐水中存放时间较长或烹调时未烧熟煮透。

※凉拌菜加工不当易中毒:凉拌菜加工和存放不当会导致细菌污染及大量细菌繁殖,人们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凉拌菜加工不当的原因多为:存放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未严格分开使用;凉菜原料未彻底清洗干净;凉菜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冷菜制作间卫生状况差等。

※变质或污染的肉及肉制品易中毒:造成肉类及肉制品变质的原因多为: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手污染熟食品;受污染的熟食肉制品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细菌大量繁殖;食用前未回锅加热或加热不彻底等。

预防措施

食品加工经营环节保持清洁、消毒;选用新鲜原料,不用病死的禽畜肉和变质食品;生熟分开;被加热食品的中心温度至少要达到70℃以上;食品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4小时;储存食物需要10℃以下冷藏,或60℃以上热藏。生吃食物要彻底清洗或消毒;剩余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重新加热;还有肠道传染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人禁止加工直接入口食品。

总之,预防变质食物的中毒,记住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搞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等。如果您对宝宝食物中毒怎么办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