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是医疗错误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不良事件中可预防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相对于成年人,用药错误对儿童的潜在伤害高于成年人。因此关于小儿用药安全,父母应该知道的事。

吃错药啦!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用错药而送医院急诊的事情。轻者如多服感冒药而昏睡,重者如家中小孩误把安眠药当糖果吃而昏迷送加护病房。吃错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使用不当型

1、例如把一天应该吃3、次的退烧药,给病人吃4、~5、次(因为烧一直不退),或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例如塞剂和口服药),造成病患体温过低。

2、随意购买退烧药帮宝宝退烧,若其中含阿司匹林,将造成“雷氏症候群”(雷氏症候群起初的症状类似感冒和胃肠炎,当症状稍有缓解之后,又立刻出现严重呕吐、抽筋、意识昏迷等症状;死亡率约30%~40%,家长不可不慎)。

3、随意购买感冒药喂给宝宝吃,造成不良副作用。

4、将市售的各式健康食品或保健药物喂给初生婴儿。

5、看错医生所开药的剂量、服用频率;或应加水稀释的药未加以稀释而直接给宝宝吃。这种情况多的不胜枚举,多半是家长未弄清楚医生的医嘱或用药指示,或是用药常识不足所致。

疏忽型

1、例如未将家中大人所吃的药放置在小孩拿不到的安全地方,导致宝宝误食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及安眠药等等,而发生血压过低、血糖过低、痉挛,甚至昏迷死亡。

2、未将各种清洁剂或有毒物质放置于孩童碰不到的地方,一旦意外发生,后悔莫及,爸妈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小儿用药意外?

首先一定要切记,药物不是健康食品,它对于人的角色就如同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不当的使用药物,不但会产生副作用,更会损伤身体器官(如肝、肾)。

针对1岁以下婴幼儿用药,除了医院使用的针剂及疫苗外,大致可将其归类为塞剂、外用药及内服药。分别描述如下:

塞剂

在医院或诊所常使用的塞剂,最常见的是退烧塞剂,这是一种非类固醇消炎药,正常剂型为12.5毫克包装,适用于13千克的宝宝使用一颗。其注意事项包括:

1、当宝宝有腹泻及肛门附近有伤口时不建议使用。

2、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宝宝使用,因为容易使他们还没成熟的肾脏受到伤害。

3、不建议同时与口服退烧药一并使用,因为会造成体温过低;如果真的烧不退,至少要相隔2小时以上。

4、除非万不得已,最好还是少用退烧塞剂,否则会让发烧的宝宝更不舒服。

5、其他如止吐与止咳塞剂,1岁以内宝宝不建议使用。

外用药

大多为皮肤病用药,例如湿疹、尿布疹药膏。用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要擦太多,最好先在大人干净的手上抹开,再轻拍覆盖在宝宝皮肤上。

眼药膏或药水也属于外用药,不容易点上宝宝的眼睛,可以点在眼睑周边即可。以上药物皆可考虑在宝宝睡觉时使用,以免造成宝宝哭闹稀释药效,或遭其用手吃入口中。

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膏或口腔念珠菌药粉,可以用棉花棒沾上再轻轻涂抹在口腔伤口处。这种口腔用药不怕幼儿吞服。

由此看出,一旦给孩子用药不当,对儿童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父母今后给孩子用药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