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在厨房中挥动过铲子的人,都闻过这样一种味道“哈喇味”。所谓的哈喇味。其实就是食用油发生了酸败。酸败的实质是油脂的氧化过程,在氧化过程中。因此我们应警惕酸败油脂危害身体健康,学会辨别是关键。

酸败油脂中毒有哪些症状

油脂包括动植物的脂肪组织,通常将植物脂肪称为油(如菜子油、豆油、花生油等),动物脂肪称为脂(如猪脂、羊脂、牛脂等)。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热及细菌的作用,可使油脂产生变质。动物脂肪变质还可见到颜色变黄。变质植物油,颜色上无明显变化,但油炸时可见到烟大、呛人、刺眼睛等现象。食用这种油脂或用变质油炸的食品后,都可引起中毒。

酸败油脂中毒的原因是由于油脂酸败后,产生大量过氧化物,以及油脂分解的一些酮、醛、酸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刺激呛味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中毒。

酸败油脂中毒在食后2~3小时开始出现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有些人有头晕、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严重者可发冷、发烧,体温可达38℃,部分病人可高达39~40℃,并有嗜睡、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当酸败油脂中醛类含量高时,全身症状明显,而过氧化物高时,则腹泻明显,一般在1~2天内恢复。

防止油脂酸败应避免日光照射,油瓶以棕色为好。植物油及含油脂高的食品如香肠、咸肉、火腿等食物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对明显酸败变质的油脂不能食用,以防止中毒。

如何识别和防止食用油酸败变质?食用油包括豆油、菜油、麻油、棉油、花生油等,发生酸败变质后,肉眼可看出,其油色比原来浅,混浊,粘度增大,还可以闻出一种特殊的“哈喇味”,吃上去有异味,又苦又辣。对酸败变质的油不应再吃,以防食后中毒。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宝宝食物中毒怎么办的资讯,可以登录,更多详情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