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时,妈妈首先应根据发热的程度和宝宝的全身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在发热初期,如果测量宝宝肛温不超过38.5℃,就不一定要退热;如果测量肛温超过39℃,或虽然没有超过39℃但有惊厥现象时,就应该积极采取退热措施,下面来看看退烧药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吧?

降温是高热宝宝家庭护理的关键。0~23个月的宝宝可服用幼儿对乙酰氨基酚滴剂,2~3岁的宝宝可服用儿童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咀嚼片,间隔4~6小时服1次。剂量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方法按年龄或体重来计算。

其他常用口服的退热药还有布洛芬滴剂(适合婴幼儿),一般间隔6~8小时口服1次,或者使用一些中成药如小儿感冒颗粒等。如果宝宝不愿或不能口服药物,还可以用退热肛栓,间隔4~6小时给药1次。

退热药的配合措施

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最好将宝宝安置于空调房内,在宝宝的额部、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处用温湿毛巾湿敷,也可以用75%酒精(小宝宝应兑一半水)擦拭以上部位,但需注意不能用酒精大面积擦浴,否则究竟通过皮肤吸收过多,可能引起酒精中毒。另外,也不能用酒精擦拭宝宝的前胸和腹部、足心。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发烧了不能洗澡,其实不然,宝宝发烧时给他洗一个温水澡也有助于退热,只要注意洗澡时的室温,及时擦干身体,就不会有事。

此外,发热期间要让宝宝好好卧床休息,切不可刚退热就让宝宝起床活动。发热时应注意多给宝宝喝温开水以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宜吃米汤、稀粥、烂糊面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水、饮食都应以少量多次为宜。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退烧药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