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父母有多忙,在宝宝0——3岁这一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都应尽量抽出时间,陪宝宝一起玩玩具,观察宝宝是怎么玩、怎么想的,并给宝宝设置一些问题,挖掘玩具的潜在功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玩具并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

应该这样玩,应该那样玩……宝宝如果不按设计好的玩法玩玩具,父母往往就会出面干预,让宝宝因循“应该”的玩法照做。虽然每种玩具设计出来时确实有一些既定的玩法,然而,如果宝宝喜欢,为什么不能照自己的想法来玩呢?

父母的干预并非完全是错误的,然而,这种干预需要一定的技巧,应该引导宝宝自己去发现,给宝宝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不是阻止宝宝创造和开发新的玩法。无论怎么玩,只要不造成伤害,宝宝又能乐在其中就行了。随心所欲地玩玩具,要比墨守成规更能激发宝宝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一般而言,大品牌玩具会从颜色、声音、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力求符合0——3岁宝宝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宝宝得到合理锻炼。但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思维与大人不同,他成天看到父母拔弄日用品,比如用遥控器操作电视机、用手机跟看不见的人说话、用吸管喝饮料等,会觉得很有趣,便会通过模仿和探索来了解他所不了解的世界。父母应该理解玩具意义的广泛性,尽可能为宝宝发掘可以用来玩的日常用品。

宝宝在玩玩具时,需要一定的独自游戏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放任不管。多数时候,宝宝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于玩具的功能不能逐一领会,玩具就起不到真正的益智作用;另一方面,3岁以内的宝宝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注与陪伴,他的游戏更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