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蛇咬伤后,尤其是毒蛇咬伤后,如果能够掌握一些急救的措施方法,就能缓解中毒症状,并赢得治疗的时间,然而被毒蛇咬伤局部症状不明显切莫大意。

局部症状不明显切莫大意

大多数人对毒的分类没什么概念,被咬伤后出现明显症状者往往较被重视,而症状不明显者则以为无毒而不放在心上。对此,被毒蛇咬伤后并不一定会有十分明显的症状,病人出现症状的快慢及轻重与毒蛇种类有明显的关系,大致可从以下三大类进行判断:

神经毒型:主要“元凶”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伤口局部出现麻木,丧失知觉或仅有轻微痒感,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可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可迅速死亡。一般受伤后的第1~2天为危险期,及时救治后症状能较快好转且不留后遗症。

血液毒型:主要“元凶”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淤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病人可伴头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关节疼痛和高热。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若治疗过晚后果则很严重,且治愈后可留有后遗症。

混合型:主要“元凶”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从局部伤口看类似血液毒致伤,如局部红肿、淤斑、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结炎等,从全身来看,又类似神经毒致伤。此类伤员死亡原因仍以神经毒为主。

应对

现场急救要争分夺秒

如何判断咬人的蛇是否有毒?李信平介绍,“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咬人时嘴张得很大,牙齿较长。”若蛇咬人后迅速逃走,则应观察伤口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一般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对毒牙痕迹,而且周围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剧痛、灼痛或麻木感,伤口处发黑、发紫、局部麻木、流血不止。而被无毒的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急救处理分五步走

如果无法判断是否为毒蛇所咬时,建议按毒蛇咬伤急救。被蛇咬时应保持镇静,并争分夺秒地对伤口进行现场处理:

1。烧灼:第一时间烧灼伤口,用打火机、火柴、铁丝、木棍等都可以,使毒素在高温下变质。

2。结扎: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可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阻断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简单的办法是在伤口向心脏方向约3~5厘米处用绳子、绷带甚至布条结扎,15分钟放松1分钟。另外,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

3。冲洗: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毒牙并反复冲洗伤口;在伤后1~2小时内,在伤口处划开长2~3厘米的十字切口,深达真皮以下;若能及时找到冰块,应将冰袋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以减慢蛇毒的吸收。但应注意,血液毒型毒蛇咬伤者不宜做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

4。吮吸:用嘴吸出伤口内的蛇毒,每吸一次后要用清水漱口,但应注意吮吸者需无口腔黏膜及唇部溃破症状。

5。求助:及时用手机或电话咨询专家实时指导,并联系附近的医院准备抢救措施,在24小时内及时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效果较好。

被毒蛇咬伤,当遇到这种紧急情况,又没有很好的解决条件时,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冷静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生命安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儿童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