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健康长寿关键在自己。老年人应当加强防病意识,定期查体,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国元代王洼的著名养生学著作《泰定养生主论》云:“与其病后求良药,孰若病前能自防?”营造适合个人的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再重要不过了。老年人应当与家庭、朋友、邻居等周围伙伴有和谐的交往关系,享受这种美妙的平衡联系,不至于加重孤独感,也不至于因为“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而感到生命所乘无几而恐怖。运动和人类起源以及动植物进化息息相关,虽然不能照搬青年人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但要有适合个人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包括走步、散步、练太极拳、八段锦,乃至于室内诸项活动,以达到“形神共养”。食物是个彩色世界,吃什么好?要吃得科学,提倡杂食而不偏食,荤素搭配,原则上少肉多菜,少盐少糖,不嗜烟酒,“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苏轼《东坡志林》),不饿昏,不撑饱,避免肥胖,真正做到“给岁月以活力”。

我曾多次听吴阶平院士讲到:“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老年人应当“见微知蓍”,及时到医院作检查或治疗。诸如有尿血或便血,就应明确是否有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的肿瘤?视物显著不清或复视,是否有白内障等眼疾?头晕、头痛,是否有高血压或脑血管方面的改变?乳房有硬结,是否有乳腺癌?总是腰腿疼痛?是否骨质疏松?等等。

老年人有病,要及时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免由于拖延而使感冒转致肺炎,高血压转到中风,单纯痔疾转成脓肿,甚而难以收拾。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有“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明代医学家王纶《明医杂著.医论》云:“讳疾忌医,骄姿不论于医之类,为不治之疾”,足以为戒。医生的劝告,一般都要尊重。例如高血压病,绝大多数要终身服药,不要自以为是停药,以免酿出出血性中风等重病。疾病康复时,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例如有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与体位有关,应当避免再犯。清代有位医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病中必有悔悟处,病起莫教忘了”。老年人对药物代谢能力减退,剂量一般不宜过大,阿斯匹林是好药,对预防血栓形成很好,但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导致胃粘膜弥漫性出血或溃疡病,用量要遵医嘱。对于中西补益药,也不要滥用。

需要全社会的关情与慰藉

古人把“福禄寿喜财”称为“五福”。《尚书》并把寿排在五福之首,可见自古以来人们曾把长寿当作人生的一大幸福事。但老人和婴幼儿及产妇一样,都属于脆弱的人群,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慰藉。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人口达900余万。我国应该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早从宏观及微观方面出台相应政策。要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发展老年服务业,为老年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包括病人)不出家门可以享受到所需的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