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一般是未适应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高原反应对身体有哪些伤害呢?高原的特点是低压、低氧、干燥、寒冷、风大、辐射强,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影响。平原人员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可能出现的急性高原反应为头痛、头晕、心悸、气促,较重的会食欲下降、呕吐、腹痛或腹泻,甚至出现口唇发绀和面部浮肿;如果在短时间内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身体会更难以适应,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高原反应怎么办吧?

1.急性高原反应

(1)休息一旦考虑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未改善前,应终止攀登,卧床休息和补充液体。轻症者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

(2)氧疗经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几乎全部病例症状缓解。

(3)药物治疗头痛者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鲁氯哌嗪;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联合应用。

(4)宜地治疗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2.慢性高原反应

(1)宜地治疗在可能情况下,应转送到海平面地区居住。

(2)氧疗重症者夜间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缓解症状。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主张长时间吸氧,因有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必要时可用轻缓利尿剂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碱口服等治疗。

(3)药物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经孕酮,能改善氧饱和度。

(4)静脉放血静脉放血可作为临时治疗措施。

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轻型患者无特殊治疗,多数人在12~36小时内获得充分适应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高原反应怎么办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旅游疾病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旅游安全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让你及家人可以安全的外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