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穴内的气候条件对救援的影响
洞穴事故的突发性和发生事故后发展进程的快速性,使得作为事故处置主力军的消防部队,组织指挥准备活动所能占有的时间很少。接到出动命令后,消防部队必须立即由正常转入临战状态,这就对洞穴事故救助的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做好洞穴事故救助事件的处置,必须加强特殊装备的配置,积极研究洞穴事故救助的各种有效方法,规范洞穴事故救助的程序,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做好处置洞穴事故救援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2、加强器材装备的装备工作
根据可能发生的洞穴事故,积极向当地政府报告,购置一些适合洞穴或孑L、桩井等救援的特殊器材,或根据需要利用技术革新活动,充分调动救援人员积极性,发明一些救援所需器材,作好器材装备上的准备,一旦处警便能有效运用。
洞穴事故救助应准备的主要器材装备有:
(1)抢险救援服、呼救器、安全绳、安全钩、腰带、大绳、导向绳(分为主绳及绳袋,其中主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需要200m、100m、50m若干根)、滑轮、消防缓降器、软梯;
(2)通讯工具(防爆手持对讲机、有线耳麦)、头灯及备用照明设备(含移动照明灯组、防爆手电筒、充电器);
(3)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及供气源(考虑地下救援可能时间过长,若配备有移动充气机,应调派移动充气机到场)、大功率送风机、手抬机动泵、救援支架、躯体固定器、破拆工具、生命探测仪、有毒气体侦检仪等消防装备;
(4)充电型冲击电钻或手钻及铁锤,挂片、螺栓、岩钉;
(5)食物、饮用水、硫磺(防洞穴生物)、三角巾、绷带及简单医药护理用品。
3、加强对洞穴事故救助的针对性训练工作
训练分为理论教学、技能操作训练和实战模拟训练。
理论教学是由专业人员或专家向官兵讲授洞穴救援的相关内容,使官兵了解一些地壳运动与洞穴形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处置洞穴事故救援的多种措施等。
技能操作训练是提高战斗员在洞穴事故处置中能熟练操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洞穴事故救助实战中,根据不同的事故处置,已经用到或将会涉及到的相关技能操作训练有:
(1)各种结绳操法;
(2)各种悬垂下降操和攀登操;
(3)现场急救训练中的止血、包扎;
(4)骨折临时固定;
(5)心肺复苏。
实战模拟训练是假设或选择不同的洞穴场所组织官兵进行适应性训练,使其亲身体验和了解实情实境,更直观地掌握各种救援技术。
4、作好情况侦察
(1)到达现场后,询问知情人和当地人,了解洞穴内部的基本形状、构造特点、大小、深度、有无有毒生物和近期使用等情况;
(2)被困者数量、落井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
(3)侦察洞内气体的含氧量、是否有有毒气体,认真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可利用的建(构)筑物、用火、用电情况和交通情况;
(4)查明洞内情况,是否有可能发生坍塌,确定一条安全、快捷的最佳下井路线。在通过询问无法确定洞内情况时,可以派至少2名救援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同时下洞侦察(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并提出要求,交待注意事项。
5、加强现场救援指挥
明确专人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指挥和协调工作,拟定救助的实施方案,正确选择救援路线。对参战官兵进行分工(战斗编成),选派业务和心理素质过硬、洞穴救援经验丰富的官兵组成若干救援小组下洞实施救助,每个救援小组应由1名干部或士官带队指挥,利用一切可用的装备准确、迅速地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
6、作好个人防护和送风增氧工作
下洞救援人员必须配戴好防护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讲机、照明灯具、安全绳、导向绳等),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同时要严格检查其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完整好用,登记进洞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送风增氧工作,可利用大功率送风机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进行置换。
7、加强救援联动
及时通知事故当地政府人员和洞穴专家到场协助救援,并适时启动社会联动反应机制,做好急救准备,赢得抢救时问。对救出的伤者要仔细确认其受伤程度并进行现场紧急救护,随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如果医疗救护部门(120)已到现场,可移交医疗部门进行处置。
8、做好后援保障工作
在需要长时间作战的情况下,现场指挥员要及时向支队指挥中心和当地政府报告情况,通报现场需要的器材和物资。遇到通讯不畅,现场指挥部一时无法与支队指挥中心及当地政府取得联系时,支队指挥中心及参战单位人员要研究分析现场所需物资和装备,必要时派人员将物资和器材送达现场,确保现场人员医药、食品和器材供应充足,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防病和饮食卫生工作,满足长时间连续作战的各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