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容易致病。原以为进入秋天后,日子能好过一些,但是面对“秋老虎”的威力,许多朋友因缺乏健康安全常识,依旧每天吹空调、喝冰水、睡凉席。近日,各大门诊接诊了不少身体不适的市民,他们大多表现为流鼻涕、鼻塞、浑身发冷,吃了很长时间的药也没好转等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立秋之后又一次中暑的高峰。不过,与炎热夏季的阳暑不一样,这个时候大都是“阴暑”。

“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由于暑热湿盛,毛孔张开,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如果过于贪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洗头洗澡,甚至立即喝大量冷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引发“阴暑”。而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虽然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中阴暑的可能。

防阴暑,重在莫贪凉,安全网小编认为,预防阴暑,应做到早预防,早防范。安全网小编希望通过以下几点生活安全常识可以帮你有效避开“阴暑”:

1、在睡眠和纳凉之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特别是睡眠时要合理使用电扇,不对头直吹。空调温度保持在26℃以上,空调一般开2-3小时应停半小时后再用。

2、不要久卧阴寒潮湿之地,在树荫下乘凉时间不宜过久。

3、注意饮食与休息。高热身体不适时应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可常喝些稀饭、淡菜、菜汤、豆浆、水果汁等。

4、不要用冷水急速降温。从事体育运动或烈日下劳作回屋后,只需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即可,等皮肤温度降下后再用温水洗澡;更不要快速饮用凉开水或冰镇饮料。

阴暑并不等同于“感冒”,是因体内暑热、暑湿、寒湿、湿热未能得以清理的缘故,服用解热镇痛药、抗炎药均无效。因此大家可要把以上安全小常识记牢了噢!更多健康养生话题请关注安全网的安全常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