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中间隔离带是为了便于养护作业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驶向反向车道,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开口部。开口部一般情况下以每2km的间距设置为宜,太密将会造成交通的紊乱。城市道路可根据横向交通(车辆和行人)的需要设置,那么公路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应该怎样做呢?

1、树种选择

从中央分隔带绿化的目的不难看出,树种选择应“以人为本”,让绿化、让树种造景服务于司乘人员。这就要求树种选择必须在经济实效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感观美,对土壤要求不严、易成活,耐旱耐寒、抗废气污染、寿命长的常绿灌木或乔木。这样把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树种、花木甚至地被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配置形成多层次变化的植物景象,给司乘人员以美而舒适的享受,有利于安全行车。这些树种植物如:桧柏、大叶黄杨、龙柏、洒金柏、紫薇、木槿等,花卉可采用月季、地被菊、万寿菊等,草皮可用黑麦草、结缕草或野生杂草等。

2、栽植方式

中央分隔带设计上强调整体感和连续性,突出绿色基调,根据我省实情,中央分隔带一般较窄,2-4m见多。它的树种栽植方式有多种形式:单排单株、双排单株、单排三株四株组合、双排三株四株组合、单排篱形、双排篱形栽植为主要形式,双排单株形式为点缀,篱形栽植为大叶黄杨,单株栽植为桧柏、龙柏、木槿、紫薇等。

3、树高控制

考虑车辆安全行驶,既要防眩又要开阔视野,中央分隔带树高便有一定的高度限制。经广泛调查和研究,树高在直线或半径较大的曲线段不宜过高,过高会使小车司机在超车道行驶时产生压抑感,中央分隔带树高确定在1.5m左右,篱高控制在1.2m较为合适。对于弯道半径较小,且带有纵坡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树高确定在1.8m左右,宜采用较为瘦细的树种(蜀柏)既减少了司乘人员的压抑感,又在夜间充分起到了防眩的作用。

4、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

中央分隔带的美化作用强调的是“瞬间效果”,因此必须从经济实效的角度出发,进行绿化美化。以前以种草或栽草为主,美化效果明显,但投资大,难修剪,人和机械均无法整平,草坪病虫害较多,而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属粗放管理,要求在养护管理上与园林上的有所不同和突破。我们对兴蔡段进行了隔段挖除家草,整平野草的试验,只要求中央隔离带内无高草、变野草为家草,结果一方面并未减少“瞬间美”的绿化效果,另一方面给高速作业的养护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保证了安全,而美更富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