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鸦普通亚种是雀形目、鸦科的鸟类,体长约32厘米。整体近紫红褐色,腰部及肛周白色,两翅外缘带一辉亮的蓝色和黑色相间的块状斑。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那么松鸦西藏亚种繁殖方式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松鸦西藏亚种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多营巢于山地溪流和河岸附近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在稠密的阔叶林中营巢。开始筑巢时间随地区及气候不同而略有变化,在我国东北地区4月末5月初即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较为隐蔽的枝权处。巢呈杯状,主要由枯枝、枯草、细根和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根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9-27cm,内径12-15cm,高8-17cm,深4-8cm,巢距地高5-10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10枚,通常5-8枚。卵灰蓝色、绿色或灰黄色,被有紫褐、灰褐或黄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28.5-33.0mm×22.0-24.5mm。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7±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9-20天。

松鸦西藏亚种是松鸦的一个亚种,上、下体包括翅覆羽概红棕色沾褐;上体色较浓暗,下体色浅淡、颏、喉及近下腹处呈灰白色。该亚种与松鸦普通亚种和松鸦台湾亚种较近似,但该亚种鼻须黑端不著或无黑端,而别于后二者鼻须具显著的黑端,且后二者前额羽亦具黑端缘而不同于该亚种。

松鸦西藏亚种一般都远离人居。秋天到后,开始过着游荡生活,偶然会于城郊住宅附近见到。平常多见一对活动,秋后有结群现象,栖息在树顶上,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春末及夏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鸟雏、鸟卵等。分布于不丹,孟加拉国,印度,中国西藏南部及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