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投资理财产品都会给出一个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那么是不是都能达到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了?为什么有很多理财产品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远低于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了?请跟随希财小编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对黄金理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一看这个→黄金理财大比拼国美黄金和黄金钱包哪个更好?

投资界的新老司机们对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品一定不陌生。简单的说,这是一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在某个范围内但是不固定的理财产品。

这个范围下限一般是0,也就是说,保本,而上限则很诱人。

那投资者一般最后能拿到多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呢?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上海消保委做了一项调查,发现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和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距有些大。

某个夸张的例子是,某家银行的产品预期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18%,而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0。

调查发现,有1/3的理财产品都是以“最低预期“收场,能达到“最高预期”的产品,连4%都不到。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18%只拿到0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你需注意这件事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18%,只拿到0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你需注意这件事

人民日报质问:市场上大部分银行理财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在3%—5%之间,那18%的“预期”是怎么算出来的?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布谷TIME此前与大家探讨过,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结构性产品大多由一部分低风险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投资与一部分高风险投资组成,而这里的高风险投资可能是指数基金、黄金期货、股票等。

想要实现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话,就需要高风险投资部分与预期一致大涨或大跌了。

当时布谷TIME还统计了各个互联网平台及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已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作者统计的上百期产品中没有一期出现过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比上述提到的4%概率还低。

人民日报还提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就该标明实现的概率有多大。”

笔者觉得这个比较难,要知道,过往业绩无法预测未来业绩,何况不同专家都还会有不同见解。

但是,切实到位地告知投资者,最高预期的含义和会发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出现0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而投资者自己也需注意,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基本在3-5%之间,如果银行宣传的产品远超过这个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在购买前请跟银行确认是否属于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品,勿被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蒙蔽了双眼。

在知晓了风险后,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个选择题。

100%的概率给你5块钱和50%的概率给你10块钱,50%的概率不给你钱,你选哪个?

5块钱换成10万元,10块钱换成20万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