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海滩一起投资公司老板潜逃事件“意外”将保险公司牵扯进来。多名购买了帕拉迪集团理财产品的受害者称,某保险公司(下称“G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代理人“劝说”他们购买帕拉迪产品。

随后G公司紧急排查,目前已经查出有5位营销员涉嫌私售,有11位客户购买了帕拉迪产品。而实际上该公司对代理人的私下行为并不知情。

帕拉迪事件被曝光也折射出当前第三方理财对保险行业的冲击,不少投保客户退保转而购买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第三方理财产品,更有投资公司频频挖角保险行业营销员。

“代理人私下代售第三方理财产品,也成为‘飞单’,其他保险公司也存在这种情况。现在对第三方理财业务的监管处于真空地带,可能以后还会爆出类似事件,希望相关部门在第三方理财上监管能尽快跟进。”G公司某中层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与帕拉迪无任何协议

继去年8月保险中介机构泛鑫保险高管携款跑路事件之后,上海金融业又出现一例涉嫌集资诈骗、老板潜逃事件。

6月上旬,帕拉迪(上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企业法人李小姐报警称公司老板陈若彬携款潜逃。

在该公司老板携款潜逃消息被曝光后,G公司被牵涉其中。多位受害者介绍,原本他们是G公司客户,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代理人介绍一款“零风险”理财产品给他们,称帕拉迪公司在海南建一家养老院,投资500万元,这500万元全部来自民间募资;10万元一份,每人限购5份,年预期年化利率12%。

“代理人告诉我们,12%的年息在国家规定的同期限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的4倍以内,不算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只有该保险公司的VIP才有资格购买。”一位受害者介绍,购买之后,受害者最初收到几笔利息,但随后就不再收到利息。

随着陈若彬潜逃消息传出,购买了帕拉迪的消费者前往该公司上海分公司维权,目前已经查出有11位客户购买了帕拉迪产品,5位营销员涉嫌私下销售帕拉迪产品,其中4名离职,1名在岗。

“对于私下销售帕拉迪产品的营销员,目前已经开除。”G公司工作人员卢克(化名)透露,对于牵扯进帕拉迪事件,卢克说公司上上下下都觉得委屈:“我们与帕拉迪集团没有任何协议,也不代售帕拉迪的产品。”

“现在客户拿着与帕拉迪公司签订的合同找来,但是这个合同确实与我们无关。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公安机关把帕拉迪涉事人员找出来,届时司法机关调查销售环节需要我们进行配合时,我们肯定配合。”上述G公司中层表示。

营销员体制漏洞

业内人士认为,帕拉迪事件被曝光也引发业内探讨在现有营销员体制下,保险公司如何对营销员进行有效管理。

“消费者认为我们违规销售,侵害客户利益;认为我们内部管理不善,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业务员私下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如果他本人不说,保险公司很难查出来。”前述G公司中层人士认为,“这件事对公司的损失已经造成,不仅是品牌声誉上的,也有经济损失。”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最直接的经济损失在于客户为了购买帕拉迪产品而退保。

“营销员向客户推销帕拉迪产品时,由于客户现金不够,营销员说服客户退保后购买帕拉迪产品。”上述G公司中层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营销员既得到这位客户的首年保险佣金,又拿到帕拉迪公司给的佣金或提成。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都明令禁止代理人销售非本公司产品,但由于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签署的是委托代理合同,保险公司在代理人管理方面一直较为棘手。

“委托代理合同并不是劳动合同,对代理人的约束力没有劳动合同那么大。对于这种违规的营销员,我们能做的是因其违规代理多家公司产品,将之开除。”卢克表示。

“一直以来,代理人身份认知问题是保险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代理人制度何去何从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

拥有300万营销大军的保险业,其传统的保险营销体系弊端日益暴露,陷入“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恶性循环。2012年,保险业曾提出5年改革目标,构建基本保障健全、合法规范、渠道多元、充满活力的保险销售新体系,造就一支品行良好、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化保险销售队伍。尽管各公司也在推进营销员体制改革,但进展一直较为缓慢。此次帕拉迪事件,再次为营销员体制改革敲响警钟。

第三方理财监管空白

此次帕拉迪事件折射的第三方理财对保险业的冲击也不容忽视。采访中,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员工王新(化名)告诉记者:“今年的退保比往年多。”

“与以往不同的是,往年退保,客户会有种种原因解释,例如生病、急需用钱等等,基本上退保原因都会告知。今年奇怪的是,有些客户不多说原因,对于退保带来的现金价(1183.50,10.00,0.85%)值损失,客户没有表现出来可惜,一味着急退保。”王新说。

通过持续不断地追问了解后,王新发现部分客户退保后转身购买了第三方理财产品。

除了原有投保客户被分流至第三方理财市场外,保险代理人被第三方理财公司高薪挖角也非常普遍。

“第三方理财公司给代理人更高的佣金和提成,因此保险公司很难阻止代理人跳槽。保险代理人在保险公司大多数没有正式编制,名声不好甚至还被歧视,而到第三方理财公司做销售的地位则相对高大上,所以行业内保险代理人离职卖理财产品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王新说。

2013年春季,汇丰人寿关闭个险渠道,据了解其中多位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保险代理人转型做了第三方理财销售。

“保险代理人有保险客户资源,转做第三方理财起点比较高,因此很受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欢迎。”上述上海某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

但是,保险业务员身居保险公司却暗中私售第三方理财产品,这种违规现象却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帕拉迪事件使消费者、G公司都蒙受损失,作为保险公司,我们也找不到对应的部门去投诉和反映问题,因为大多数第三方理财不归保监会管,不归证监会[微博]管,也不归银监会管。”卢克说。

卢克解释,对于违规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的保险代理人,公司的处罚办法是开除并上报保监会,列入保监会黑名单;如果代理人去其他保险公司应聘,保险公司会在黑名单上查到这件事,代理人就无法在行业立足,“这是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约束”。

“但是如果这些违规的营销员去其他金融行业任职,我们就难以对其约束。”卢克说,“现在出了这么大娄子,客户去公安局要求刑侦立案,但是对消费者、保险公司的冲击、损失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