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塔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巾子山西麓龙兴寺内

临海城区有巾山,风光秀丽,风景怡人。巾山各处分布着四座古塔,为巾山平添了一份历史底蕴。其中峰顶的大小文峰塔成了临海城的地域标志,而群塔之中,最有特色、最为著名的当属千佛塔。

巾山西麓的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神龙寺”;二年(706年),改名“中兴”;景龙三年(709年),复改名“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改名“开元”。千佛塔则位于龙兴寺内,相传因塔内存有诸多瑰宝,又名多宝塔,始建年代不详,传为梁岳阳王建;至迟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初称龙兴寺塔,后毁。

千佛塔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据元僧淳具《捐建多宝塔发愿文》砖刻(该塔砖原嵌在古塔内,砖长0.38、宽0.19、厚0.075米,文12行,每行8-13字不等,共110字,现藏临海市博物馆)记载,塔“元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杭州灵隐寺僧淳具为追荐亡考泮秀才行已、亡妣陈氏、亡翁宣教公、亡婆车氏”而捐资所建,即千佛塔为元代杭州灵隐寺僧淳具为纪念其去世的父母和祖父母而出资建造。原有楼三层,并设有茶馆,楼于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1999年古塔得以重修。

一般古迹文物,都有碑刻记载其历史、构建、特点等,但除了龙兴寺正大门外有“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千佛塔”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巾山塔群(千佛塔、东大塔、南山殿塔)”两块石碑,千佛塔前或塔基下,却无类似石碑。

巾山之麓,千佛塔后,有一防空洞,虽然外面还有点闷热,但洞内却透出阵阵凉意。防空洞内,有铁栅门紧锁,从这儿应该与巾山北麓的防空洞相通。因防空洞内冬暖夏凉,是天然的空调,天宁路边巾山北麓的防空洞成了贩运水果者储存水果的绝佳场所;早几年夏季高温酷热,防空洞也成为居民躲避高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塔后的防空洞内壁,有“战备坑道闲人莫入”的警示牌;一边,扔着一块破旧的广告布制作的《千佛古塔简介》,其中有云:“相传有一妇女,连生几子均遭夭折,后至寺庙烧香拜佛,经梵僧点化,便发心重建古塔。”“古塔重建落成,更名为‘保平安塔’。众多虔诚修行之人,经常目睹塔顶夜放神光,色彩异常,并伴有天鼓之声。而修塔之家,不但保其子嗣,且五世同堂,年年平安。”——制作粗糙,没有落款,从行文用词看更多俚俗色彩,一些说法在其它资料上未得一见,姑且一听。

绕过龙兴寺大雄宝殿,步入“千佛塔院”(额匾为弘一法师笔迹),院内正对着的是藏经阁,左侧是“极乐净土院”(院内有小天井,后有“报恩堂”)——整个院子是所谓“大天井套小天井串厢庭院”建筑形式。千佛塔紧贴巾子山脚,高耸在约三米高的塔基上,据称塔基位置原为山岩;塔基周边有石板围栏,围栏中间立18根莲花望柱;塔基两边均有台阶,游人可拾级而上,行到塔底,对古塔作近距离的观赏。

千佛塔为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塔。塔每层一壶门,壶门每级错落分布在不同方向的塔面上。自第二级以上,各面均设一佛龛(在第五层正面佛龛内悬一蜂窝,在此,既不会因骚扰居民-而招致灭顶之灾,又可遮风避雨,这些蜜蜂可谓聪明。)古塔第一级各面只东侧紧贴山脚开一壶门,“高2.1米,宽0.66米,上端稍似拱券形。”爬上第一级的壶门,抬头仰视,塔内中空,无所修饰,可一览至顶;光线从各级不同方向的壶门透进,塔内变得清晰通透。

据资料:千佛塔残高28.66米(经修缮,现高约30米),勒脚边长各面不甚相同,一般为3.06米左右,对角径7.12米,塔内空径1.8米。“第一层以上唯菱角牙子叠涩三道,无腰檐与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