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堂藻井作者图

在古代中国,一种被称为沉箱的圆顶形装饰通常制作在重要建筑内部的中央部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其建筑装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太和殿的宝座上有一个沉箱。它被称为龙凤角蝉、云龙和方形八角泥金龙沉箱。从分层结构的角度来看,太和殿的沉箱由三层组成:底层为方形井,中层为八角形井,上层为圆形井。其中,由四边形和八角形木骨架相交而成的三角形或菱形空间称为“角蝉”。从功能上来说,太和殿的沉箱装饰与象征融为一体。一方面,它展示了精致的装饰空间和造型艺术;另一方面,它象征着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意味着远离火和邪恶。它是中国古代丰富文化的体现。

太和殿中沉箱的布局是对称的。从沉箱的平面构成来看,其核心木骨架由四边形外骨架、圆形内骨架和由四边形和八角形交叉而成的中间骨架组成。其中,四边形、八角形和圆形都是对称的形状,对称的中心点是沉箱顶部的中心。由四边形和八角形分割的三角形和菱形骨架均匀对称地分布在沉箱周围,骨架围成的平面上交替刻有龙纹或凤纹;三角形和菱形骨架以及龙凤装饰对称排列,它们的对称轴是穿过沉箱天花板中心的十字正交线。沉箱的顶部中央是一条盘绕的龙,龙头在中间,轩辕镜在口中。其中,大轩辕镜位于水龙头正下方,而六面小轩辕镜则以大轩辕镜的中心为对称点均匀分布。上面对称的美给人一种完美、对称和平衡的感觉。

太和殿沉箱的布局展现了秩序之美。位于王座上方的沉箱是太和殿从底部空间到上部空间的过渡,其空间范围由大变小。然而,沉箱本身的空间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在分层的木骨架之间自然过渡并均匀收缩,在顶部形成“伞状覆盖和穹顶状高度”的空间。沉箱顶部中间的轩辕镜构成了沉箱空间的中心,衬托出古代帝王在天空下的核心位置。不仅如此,每层沉箱骨架的平面对称性,使得这些正方形、八角形和圆形平面的垂直扩展所形成的沉箱空间规则有序,无论是在每层骨架的侧壁上雕刻出无数细致的龙形图案,还是在每层骨架之间雕刻出整齐有序的斗拱,都具有密度大、复杂而不杂乱、变化统一、节奏感和节奏感极其丰富的特点,并贯穿着强烈的秩序感。太和殿沉箱中的空间秩序之美给人一种秩序、规则与和谐的感觉。

太和殿沉箱的整体造型也体现了装饰之美。太和殿沉箱上的装饰绚丽多彩,包括巴达玛(莲花)、龙、凤和斗拱。虽然上述装饰图案造型复杂,数量众多,但雕刻工艺精湛,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筑技艺。其中,斗拱是我国古建筑木结构中最美丽、最复杂的构件。在古建筑的建造中,它们实际上是由大量的小构件层层堆叠而成的。然而,太和殿沉箱上的斗拱大多是工匠在大木头上雕刻而成,正面凹凸有致,曲线整齐划一,弧度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和节奏感。龙是中国古代人想象的灵兽和帝王的化身。它的形状很复杂。在《本草纲目》中,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龙的形状描述为“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海市蜃楼,鳞似鲤鱼,爪似鹰”。龙的上述特征在太和殿的沉箱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位于沉箱顶部中间的扁平龙,它嵌在云雾中,露出牙齿和爪子,嘴里衔着珍贵的珠子(轩辕镜)。它雄伟而生动,反映了皇宫无与伦比的威严和敬畏。在这里,五花八门的建筑造型被转化成了一种艺术美,沉井中的泥金颜色衬托出皇宫的华丽与美丽。

太和殿的沉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多元文化。

在太和殿使用沉箱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天”是指宇宙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类活动。古代生产力落后,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限,以“天”为最高统治者,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天”的敬仰和服从,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太和殿的沉箱呈伞状,由精致的支架支撑,象征着天空的崇高。沉箱的上部是圆形的,而下部逐渐变成正方形,象征着“圆天”。另一方面,沉箱下的龙头所含的球体称为轩辕镜,“轩辕”星属于中国古代28个星座之一。《隋书》卷十九《田文志》一节载:“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身也。后妃的头也是一个绅士。”众所周知,轩辕星的含义与后宫相对应,因此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此外,太和殿作为明清皇帝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用沉箱和轩辕镜来表达“天人合一”的理念,并把皇帝视为“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太和殿的沉箱体现了我国古老的“城镇文化”。紫禁城里的古建筑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而且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火灾。古人认为沉箱可以“控制火势”。根据汉代民俗书《风俗通》,记载“此寺为庭院”。嗯,东井形象也不错。凌,水里有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厌火也是。”关于东晋,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第5卷第27卷中写道:“东晋八星主宰水平衡”。洞经是井宿,星的正式名称,是二十八个宿之一,有八颗星。古人认为这是主要的水源。由此可见,在厅堂和亭台楼阁的顶部建造水井,装饰水藻和水生植物,如莲花、菱和莲藕,都是为了降伏火魔。此外,古人认为轩辕还有降火的功能。例如,第五部《天官志》载轩辕为“黄龙之体,雷暴之神”,以及“阴阳交感,激为闪电,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雪,散为露,聚为云”,即轩辕大师雷暴之神,可以用来灭火。此外,古人认为镜子可以辟邪。比如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写的《抱朴子内篇灯射》,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鸟兽邪灵,在镜子里反射出来后会显出本来面目。另一个例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于欣,他的《小园赋》中有“城隍庙用五谷和石头,厌恶山色,照镜子”的诗句。

太和殿的沉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皇权文化。太和殿的沉箱位于大殿中央的天花板之上,与皇帝的宝座相对应。这种布局形式突出了皇权中心的地位和皇权至上的古老观念。在古代,沉箱上的天篷是皇帝用来驾驶汽车的伞状屋顶。沉箱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是古代皇室的特殊图案,其中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轩辕是黄帝,中华民族的祖先。沉箱中间的大轩辕镜象征着皇帝。周边的六面小轩辕镜象征着东、西、南、北、上、下,即皇帝对国家的统治。

(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