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体验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拥有十进制数使计数更加方便。诸如

一位著名的美国数学家说:“现代计算的神奇力量来自三项发明:印度计数法、小数和对数。”这里的小数是指小数。

中国人第一个使用小数。公元3世纪,刘徽在他对魏晋《九章算术》的注释中指出,当处方不足时,可以用十进制分数表示,比西方早1300年。元代(约1300年)刘瑾在其著作《吕禄》中记载如下:

将小数部分减一格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表示法。

第一个在中国之外使用小数的阿拉伯人是凯西,他使用十进制分数(小数)来给出π的17位有效值。

在欧洲,比利时人史蒂文于1585年首次明确阐述了十进制理论。他记录了32.57秒

①②

3257或325①7②

小数点。在1492年由法国人佩洛斯出版的算术书中首次使用。然而,他的意思是,如果除数是10的倍数,例如12356÷ 600,最后两个数字首先用点分开,然后除以6,即123.56÷ 6,只是为了方便除法。

直到1608年,意大利克拉福斯出版的代数书才明确采用了点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之间的界限,即现代用法。

同时,有些人用“,”作为小数点标记。直到19世纪末,小数点仍以各种方式书写,如2.5可以写成25;2.5;2?5;2△5等。

现代小数点的使用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欧洲大陆(德国、法国、苏联等。)使用逗号作为小数点和点“?”作为乘法符号,脸不需要“x”,因为它很容易与“x”混淆。英美学校的小数点是“点”逗号用作区段号(每三位数字分成一个区段)。例如,1.5亿将被记录为1.5亿,而大陆的学校将写1.5亿,每三位数字留出一个空格,没有一个章节号。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小数的理解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