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初,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郭沫若因病在北京医院住院。数学家华去拜访了,两人讨论了长寿的问题。华问郭沫若,古人常给长寿的人起好名字,如花甲、珍奇等。但是如果年龄不是整数,比如说,77岁,88岁,99岁,怎么称呼呢?老郭回答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必须求助于数学和语言学."

老郭接着说道:

“有人称77岁为‘幸福生活’,88岁为‘稻子生活’,99岁为‘白寿’。原来这是三个谜题。用草写的快乐的字符,由773个字符组成。仪表字符由88个三个字符组成。白色少一百个单词,正好是九十九个。”

华听了郭沫若的解释,拍手笑道:

"人们说老郭知识渊博,这是真的."

毛泽东主席晚年常说一句话:

“七十三,八十四,地狱之王不会自称。”

有人说,73岁是孔子去世的年龄,84岁是孟子去世的年龄,所以73岁和84岁是不祥的数字。这种说法当然是迷信的。然而,这个谚语不能被视为迷信。因为它是人们从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人体的某些生物学规律,所以应该从人体生理病理的角度来研究。看一看人口记录,73岁和84岁左右死亡的人数确实高于70岁至80岁和80岁至90岁这两年其他年龄的死亡人数。这两个“检查站”值得进一步研究。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生命的节奏是7或8的倍数。在这样的一年里,人体总是会有一些负面的变化,而且变化越大,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根据这个理论,73岁,实际年龄是72岁,而且

72 = 8×9;

八十五岁,实际年龄是八十四岁,而且

84=7×12 .

这里有8或7个,在“检查点”上面。此外,中国历来有一种关于更年期的说法,即女性“7749”,男性“864”,这已成为传统民间生理常识。而49和64分别是7和8的倍数。虽然这些陈述不能说是可靠的,但它们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