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他没有留下任何作品。人们只能从他学生的作品中知道他的言行。苏格拉底用对话来提问和回答,教学生获取知识。他从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个别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苏格拉底将教师比作“知识的助产士”,他的“助产技术”对后世的启发式教学有很大影响。

然而,俄罗斯梅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将苏格拉底视为“归纳(启发式)”之父,但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中国是公认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古代教育家使用和解释启发式教学比古希腊哲学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斯潘朗=欧洲-美国>

汉代刘向的《说文解字》记载,春秋时,中国教育家宗病危,他的学生(老子)来看望他,向他请教。常宗”张开嘴对老子说,‘我的舌头存在吗?“老子说:‘冉!’“我的牙齿存在吗?”老子说:“死!”常宗说:“孩子知道吗?”老子说:“丈夫的舌头还活着,不是因为柔软吗?牙之死也,不与其而已?“常宗说:‘唉,已经是了!整个世界都结束了,我们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常的事实,即他的牙齿先于他的软舌死去,启发了老子概括的结论,软弱胜于力量。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例子。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庄·田字·云篇》认为,孔子通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提倡“先王之道”,游历72位君主,但未被采纳。孔子非常着急,向老子请教。老子用“迹”与“鞋”的关系,以及鸟虫滋生的例子来启发孔子认识到六经是先王事业的遗产,而不是事业本身。鸟类和昆虫的生殖变化都有其不可改变的本性。自然和社会不能随意改变。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顺其自然。在这里,老子用启发式教育来教育孔子认识和理解他的“道”。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教育传统,还创办了私塾,广收弟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提出“如果你不表现出愤怒,不要急躁,不要失去你的头发,不要拿一个角落对三个角落,那么你将永远不会回来。”这意味着教师不开导学生,直到他们渴望知识。除非学生急于表达自己,否则老师不会激励他们。老师指出了正方形的一个角,但是学生不能推断出另外三个角,所以他们不应该再教了。孔子的论述简洁而全面,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详尽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透彻地揭示了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规律,明确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十年后,苏格拉底出生于古希腊。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诱导之父(启发式)”应该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