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906-1978),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刻苦,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他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了。由于他出色的学习成绩,他于1930年申请到上海大同大学当数学教师,后来成为一名教授和数学系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了“学记”的说法:“一个好的歌手会让人跟着他的声音走,一个好的老师会让人跟着他的意志走。”因此,高的数学教学一直是认真务实的,深受学生的欢迎。

高长期从事数学分析(原名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的教学和研究。她知道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视为一个由冰冷的定义、定理和定律统治的王国。因此,高教授经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美。它就像一个迷宫。只要你专心学习,你就能找到走出迷宫的正确方法。一旦你成功走出迷宫,成功的喜悦会让你兴奋。你将挑战新的更复杂的迷宫。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她潜在的科研才能很快被激发和激发出来。经过对教材的刻苦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了《克莱布什系列校正》论文,并在1935年交大编辑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了同行的好评。解放后,她写了许多科普书籍,如《极限简介》和《行列式》。

高是中国数学会成立时为数不多的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是其中之一。在这次年会上,她被选为中国数学学会评议会成员,并再次当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评议会成员。1951年8月,中国数学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出席了大会。她是出席会议的63名代表中唯一的女性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