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7日,自7月7日事件以来,74年已经过去了,只剩下7个人见证了它。

2007年7月7日,即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作家方俊在卢沟桥组织了全国9名29岁退伍军人的最后一次集会。他们是来自大陆的15名幸存者的代表。四年过去了,其中几年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目前,中国大陆只有7名最终证人。他们是吴江平、沈殿智、赵新礼、顾、张克宗、王守彦和。

吴江平,98岁:去延安打败日本

1928年5月3日,当我15岁的时候,我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济南的焚烧、杀戮和抢劫老吴曼江平所说的济南大屠杀,又称“五四大屠杀”。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日本出于对中国统一的担心,以保护国民的名义向济南、青岛和吉焦铁路沿线派兵。“为什么我在1936年加入29军?我为什么在1938年去延安?”吴江平拍着自己的大腿喊道,“打日本!98岁的前29岁老兵吴江平说:“74年前,作为一名29军的战士,我在北平的卢沟桥和南苑与日本侵略者战斗至死。1949年,整个国家获得解放。我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在北京工作。我想告诉北京的年轻一代:不要忘记七七事变!永远不要忘记国家和民族屈辱和反抗的历史。我想告诉日本国民,中国和日本从合作中受益,从战斗中互相伤害。"

93岁的赵新礼:战斗4-5小时摧毁日本军队

赵新礼,河南临颍人,上小学才三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家庭很穷,所以我不得不辍学,和我哥哥一起做小生意。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他想抗日,他的二叔在29军工作,所以他加入了29军。那时,士兵必须得到保证,否则他们就不能成为士兵。“七七事变前,我们去天津,心理不平衡。在中国人所在的地方,我们甚至不能驻军。七七事变后,每个士兵都很兴奋,觉得是时候离开了。7月27日,我们在天津与日本作战。当时在天津的旧车站,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战斗,我们在早上六七点消灭了敌人。这时,天亮了,人群打开门,看到我们都睡在街上。他们立即把士兵们拉回家休息。老百姓给了我们很多食物,他们想和日本作战。”赵老说道。

92岁的张克宗:希望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张克宗,河北南皮人,1934年5月在张北县参军,师从赵、。

记者多次采访了二十九军老兵张克宗。最壮观的场景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的一次采访。那是2005年。朝天门码头前是长江。河里行驶的车轮不停地鸣笛,“呜呜”声在山里回荡。

在阳光下,老张克宗解开裤子,可以看到他腹部的伤疤。

张克宗说:“七七事变,我被枪毙了。幸运的是,这是一颗流弹。如果我近距离射击,我将没有生命。那时,我用刺刀割破腹部肌肉,挖出子弹,撕开军装,包扎起来。然后行军作战。”

现年92岁的张克宗身体健康,目前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他最大的希望是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92岁的顾:我不喜欢国民党军队的腐败。

顾,92岁,1936年夏天毕业于邢台市第十二中学。他被北京中华中学录取了几个月。1936年底,他被南苑29军军事训练团录取,在那里接受了6个月的训练。1937年7月,他被军事参谋训练班录取。八月底,日本侵略者进攻南苑,突围时失去了联系。顾回到家乡,考上《中央军事学院洛阳分院》第14期一年多。他于1938年11月毕业,被分配到山西东南部的第10师。由于不喜欢国民党军队中的吸毒和赌博,顾操·平离开了师,在太行山加入了八路军。

92岁的沈殿智: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沈殿智出生于河南省盐城市上桥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3岁时出去谋生,15岁时参军。他是29军37师217团3营12连4班的一名士兵。

沈典最深的感受是,在29军服役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一位进步的知青和两名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

1938年3月1日,沈殿智和地下党成员王荣祥脱离二十九军,于3月4日加入八路军,并于1938年5月26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王荣祥同志在苏联大使馆工作。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英年早逝。

1954年至1958年,沈典在苏联空军学院学习。他于1983年5月退休,享受晚年。

93岁的姚爱华:被日本骑兵吓坏了,他尿裤子了

74年前,姚爱华是一名战地护士,他在1937年的七·七事件中拯救了29名士兵。七·七事件后,她和她的丈夫,一名上尉和一名军医在国家军队医院,随军队一起转移。1948年,随着军队起义,她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姚爱华的姐夫是游胜华。白求恩大夫留给他最后一句话...两张军床,你和聂夫人,还有两双英国皮鞋。冀中给了鲁司令靴子和马裤。贺龙将军也会给他一些纪念品。给叶部长两盒,副部长您十八种设备,博士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蒋校长让他随便选两件作为纪念品……”

1936年,姚爱华在保定同仁中学学习。1937年7月7日晚上,街上的卖报纸的人喊道,“额外的!额外的!二十九军和日军开火了!”

战争越来越紧张了。姚爱华跟随后方医院来到湖北孝感。有一次,其他同志冲她喊道,“小姚,快跑!日本骑兵马上就要到了!”很快日本骑兵就到了。姚爱华赶紧钻进谷仓的干草堆里,用筛子盖住了头。他吓得尿裤子了。日本人离开后,他们从干草堆里出来,带着他们的战友向西跑。

96岁的王守彦:珍惜今天的繁荣

王守彦是二十九军军医,经历了八年抗战。他没有在战争中受伤。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一名年轻的革命者殴打头部。即便如此,他在一次采访中再次表示:“我们已经赶上了好时光,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

王守彦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从小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熟记四书五经”。

1935年,他向29军军医处提出申请。"当时,二十九军的军部仍在北平."王老回忆说,军队非常重视有文化基础的新兵,因为当时知识分子很少。就这样,19岁的王老成了29军的军医学生。

1936年,二十九军军部迁至北平南苑区。王老在军医处筹建处注射室工作,向老军医学习医学技术。

在老人的记忆中,童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九军副司令。"童武功高强."老人回忆说,当时在南苑军营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宋、、童等29位将军站在高高的阅兵台上。童格林走上前,问下面的士兵:“你们的大刀又快又快。”士兵们按照惯例从背上拔出了大刀。他们没有把它送到阅兵台,而是用手扔出去,明亮的大刀划出一道高弧线,落到了阅兵台上。童格林的副指挥官伸出手,同样坚定地抓住了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