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葬礼上不同于以往所有的皇帝。他提议为他的葬礼举行“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薄葬”的皇帝。

当时,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的权力和地位并不比皇帝低。为什么他不仅提倡“薄葬”,而且还实践它呢?

据说曹操一生都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员非常严格。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被他的家人命令“割伤自己”,因为她穿着精美的丝绸。宫里的各种旧面料破了可以补,补了就不能换了。曾经有一段时间饥荒和财产短缺。曹操没有穿皮军装。冬天,政府官员不敢戴皮帽。

也有人说曹操早年犯过盗墓罪。他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的场景,这些坟墓的骨头上散落着成堆的碎片。为了防止他死后发生这种悲剧,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提倡和实行“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葬”的措施。当然,疑冢也与他多疑的本性有关。在他的一生中,由于多疑的思想,他错误地杀死了许多人。他死后,他的偏执也不例外。传说在他被埋葬的那一天,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每个门,抬出了72具棺材。

72个疑似埋葬地点中哪一个是真的?曹操坟墓的永恒之谜悬而未决。

几千年来,盗墓贼不计其数,但没有人发现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雇佣民工挖了十几个可疑的坟墓来寻找曹操真正的坟墓。除了陶器、陶器和其他东西,什么也没有。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揭开曹操72座疑冢之谜》的文章上面说,“河北省磁县著名古墓葬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墓在民间传说中曾被认为是“72座曹操疑冢”,现在被发现实际上是北朝的一大群古墓。确切的数字是134,而不是72。”关于疑似埋葬的陈述被证明是不准确的。

然而,曹操的尸骨埋在哪里仍然是个谜。根据一首诗,“青铜鸟宫布满灰尘。魏志远的墓在漳河的岸边。即使西部湟水仍然值得思考,这种情况将回到那一年,那时没有人唱歌。”因此,曹操的墓位于张河底。

据《张德府志》记载,魏王曹操陵位于桐城府以南5公里处的灵芝村。据调查,这也是一个假设。那它还能在哪里?

还有一种说法,曹操的故乡,谯县,是“一个孤独的曹家堆”。

根据舒威的说法?《文纪》载:“在公元220年的中日战争中,军队被流放,六军和被流放的父亲和老百姓都在城东。”《亳州年谱》载:“文帝有幸被流放,非常款待他的长辈。他在自己的老房子前建了一座祭坛,并立了一座纪念碑来庆祝这一时刻。”曹操死于当年正月,葬于正月初二。如果他葬在邺城,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不去邺城,回到他的家乡?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曹操吗?《舒威》也说:“沈冰,秦祠巧灵。”桥岭是“曹石孤桩”,位于城东20公里处。曹丕出生的地方曾经有一个曹操建造的神龛。此外,还记载了亳州有曹操亲属的巨大坟墓,包括曹操祖父、父亲、子女等的坟墓。因此,曹操的墓也应该在这里。

然而,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证据,并受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去何从”的感叹,人们对曹操奸诈多疑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率先“薄葬”,具有积极意义。这样做,他不仅保护了自己,还使盗墓贼无法下手。这也是他的明智之举。

曹操墓的真实情况仍是一个谜,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