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读者来说,越南数学相对陌生。但出乎意料的是,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的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8岁的越南数学家吴宝珠获得了国际数学奖——菲尔兹奖。吴宝珠“通过引入一种新的代数几何方法,证明了朗格兰计划自卫形式中的基本引理”,这被《时代》杂志列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吴宝珠的出现让人们对越南数学刮目相看。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引起了世人的好奇和关注。

不久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吴宝珠说:“我只证明了朗兰计划的基本原理,而不是整个计划。我想我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证明整个计划。”

吴宝珠1972年出生在越南的一个学者家庭。15岁时,他进入了河内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专业。在1988年和1989年,他连续参加了两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获得了两枚金牌。他在法国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兰格兰项目。2008年,他证明了朗兰计划的基本原理。

朗兰计划是由加拿大裔美国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发起的。1979年,朗兰兹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革命性理论:将数学的两个分支——数论和表象论联系起来,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猜想和见解,并最终发展了“朗兰兹计划”。朗兰兹认为程序的证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他认为证明程序的前提需要一个基石——基本引理,而这个证明应该相对容易。然而,要证明基本引理太难了。直到29年后的2008年,年轻的吴宝珠用他自己的天才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2009年,《时代》杂志将基本引理的证明列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9月1日,吴宝珠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正式教授。

不久前,应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的邀请,吴宝珠来到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在访问期间,他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并谈到了他自己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