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许·陆宝(1910 . 9 . 10-1970 . 12 . 18)生于北京,卒于北京。他来自一个著名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他的父亲雇了一位老师教“四书五经”,直到他14岁才进入北京学院读高一。1928年,他被燕京大学化学系录取。由于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第二年他从一年级开始转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他于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被英国录取。他太轻,没有资格参加。康复一年后,他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他于1936年再次被英国录取,并被送往伦敦大学的Galton实验室和统计系攻读学位。1938年获哲学博士,1940年获科学博士。毕业后,他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教授。1945年,他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47年北京解放前夕,他回到北京大学当教授,直到1970年去世。解放后,他是第一个当选的教员。

许是我国第一位在概率统计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数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数理统计和概率论。

在数理统计方面,从1938年到1945年,他对尼-曼-皮尔逊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非中心分布,并证明了f检验在上述理论中的优越性。所有这些都是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他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精确分布和极限分布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导出了正态分布样本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联合分布和极限分布。这些结果是多元分析的基石。这两方面的工作奠定了他在数理统计方面的国际地位。晚年,他致力于组合设计的构建,也有重要的工作。

在概率论中,从1945年到47年,他致力于研究独立和的极限分布。由于信息闭塞,获得的大部分结果与科尔莫戈罗夫的工作相似,但使用的方法不同。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对马尔可夫过程感兴趣,并在这方面写了几篇重要的论文。

除了独立性和这一部分外,上述作品均收录在斯普林格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许陆宝全集》(英文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