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做出了相关的解释,但是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数百年:一旦猫不吃老鼠,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在晚上变成“盲猫”。

经过多年的探索,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米勒博士终于解开了这个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物质可以改善哺乳动物的夜视能力。

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磺酸。如果身体长时间缺乏牛磺酸,猫在晚上会从“一目了然”变成“失明”,并最终失去夜间活动的能力。

然而,老鼠体内有这种物质。因此,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磺酸的不足,从而维持和提高夜视能力,正常生存。

穆勒认为,如今大城市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它们很少或根本不吃老鼠,这大大降低了它们在晚上抓老鼠的能力,而这种减少反过来又使它们吃更少的老鼠肉。这样,现代猫的捕鼠器功能自然代代相传。

穆勒的研究结果一发表,就立刻引起了眼科医生的兴趣。事实证明,医学界对于“顽固的夜盲症”束手无策。这种夜盲症通常不是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因此,医生认为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也可能缺乏牛磺酸,所以他们试图让这些病人吃一些老鼠肉。

根据眼科生理测试,食用鼠肉后,患者眼睛视网膜中的“视紫红质”含量增加,从而增强“弱光感杆细胞”的光敏性和夜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