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病人的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状肺炎的“金标准”。然而,新冠状肺炎患者的病毒动力学尚未完全确定。

当地时间2月24日,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报道了从82名被诊断为处于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身上收集的不同类型临床样本的病毒载量,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研究表明,新冠状动脉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在早期(症状出现后5-6天)达到高峰,不同于非典高峰期(症状出现后10天)。初治患者的痰病毒载量高于咽拭子。同时,在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该研究还发现,当一名新加冕的患者死亡时,痰中的病毒载量非常高。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王权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教授Leo m poon。潘烈文是新兴病毒领域的专家。他参与核糖核酸病毒的生物学和传染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2003年,非典爆发了。潘烈文是最早发现非典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并破译了第一种非典冠状病毒序列的学者之一。

入院后每天连续采集北京市2例患者的咽拭子、痰液、尿液和粪便样本。1号患者的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12天,2号患者的采集时间为发病后4-15天。这些样品经氮基因特异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

在疾病发作后的第5-6天,咽拭子和痰样品中的病毒载量达到104-107拷贝/毫升的峰值(图A,B)。病毒载量模式的变化明显不同于非典患者,后者通常在发病后10天左右达到高峰。然而,痰样本的病毒载量通常高于咽拭子样本。

两名患者的尿液或粪便样本中未检测到新的冠状病毒核糖核酸。

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1号患者咽拭子和痰液样本的连续病毒载量(a),2号患者咽拭子和痰液样本的连续病毒载量(b),不同感染阶段的80例患者咽拭子和痰液样本的病毒载量(c),咽拭子样本的病毒载量和痰液样本的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研究小组还研究了另外80名处于不同感染阶段的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包括鼻拭子(1)、咽拭子(67)和痰样本(42)。病毒载量范围为641.34×10-11拷贝/毫升,咽拭子的平均病毒载量为7.99×10-4拷贝/毫升,痰的平均病毒载量为7.52×10-5拷贝/毫升(图c),仅鼻拭子(发病后第3天)显示病毒载量为1.69×10-5拷贝/毫升。

作者说,一般来说,发病后早期的病毒载量相对较高(>1×106拷贝/毫升)。

研究人员发现,从发病后第8天死亡的患者收集的样本显示,当时痰样本的病毒载量非常高(1.34×1011拷贝/毫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新加冕的患者接触而受到密切监测的两个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在疾病发作的前一天呈阳性,这表明受感染的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具有传染性。

此外,在17例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中(发病后0-13天),9例患者的粪便样本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阳性。作者提醒,虽然粪便病毒载量低于呼吸道样本(550-1.21×105拷贝/毫升),但在处理粪便样本时仍应考虑预防措施。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