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是金庸小说创作的武功,其有18套掌法,分别是降龙十八掌: 亢龙有悔,飞龙在天, 见龙在田,鸿渐于陆, 潜龙勿用, 利涉大川, 突如其来, 震惊百里, 或跃在渊, 双龙取水,鱼跃于渊,时乘六龙, 密云不雨, 损则有孚,龙战于野.(战龙在野), 履霜冰至, 羝羊触蕃,神龙摆尾。一下是小编找到的联系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试试,虽然不能武功盖世,但是还是可以强筋健骨。

材料/工具

降龙十八掌

方法

第一式(起手式)见龙在田。转守为攻的一招,可拆解敌人擒拿,顺势反攻,使出又重又快的拍击。当被敌人抢先出招,手腕被擒,可用此招顺腕翻过,以又重又快的掌法拍击敌人肩头。

第二式飞龙在天。腾跃半空,居高向下轰击,威力奇大的一式,由上而下给予敌人痛击。以攻为守的招数。亢龙有悔的变招,跃起半空,居高下击,威力奇大,是降龙掌法中最刚猛的一招。

第三式鸿渐于陆。此招在于一个巧字,藏巧于拙,乃退敌之招式,运掌使敌人难以埋身。防御性招数。若敌人近身,可拆此招为三式,先分别护住上中下三路,同时用掌力击打敌人手腕,逼敌人撤招。

第四式龙跃在渊。正面攻击招数。先聚气于胸,以气化掌。一掌前探,掌风略敌面门,同时用气道慑敌,使之不能兼顾,此掌为虚。另一掌于前一掌同时击出,从前一掌下穿过,直击对手胸腹,此掌为实。

第五式羝羊触蕃。全力猛攻的招数。意欲以掌力内功加上全身的体重,以快速的步伐,让敌人避无可避,其姿态就如一只受到刺激的羊一样,不顾一切地想冲出栅栏,威力相当惊人。

第六式潜龙勿用:抢攻性招数,对单人,降龙掌法中最省力的一招。右手自胸前由下而上推掌,向敌人心口或面门打去,左手同时向里钩拿。右推左钩,是一种左右夹击的攻招,关键是让人无处可避,且顺势出掌力道倍增。

第七式利涉大川:防御性招数。若敌人先手近身抢攻无法躲避,则可以不退反进,返身击打敌人中路腰部或背部。敌人必须先避过此招才能自保,固必然撤招。

第八式神龙摆尾:降龙十八掌最后的救命绝招,在最危险的时候使出。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在他有生存受到威胁时所生成而出的反应力道,自是非同小可。创“降龙十八掌”的那位高人本来把这招取名为“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一脚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反咬一口,自然厉害猛恶之至。后来的传人觉得《易经》中这些文绉绉的名,说来不大顺口,改作了“神龙摆尾”。

第九式密云不雨:以一敌百的招数,与密云不雨、损则有孚互补长短。关键在于攻守兼备,势沉力猛。

第十式突如其来:近身肉搏招数。遇强敌,必先压其势,后压其招。“势出于气,气出于意。”“可为之生,可为之死,则天下无可畏。”“必先死而生。”“意坚则气胜,气胜则势强,势强则掌风厉。”抱着必死的决心,敌人就会顾忌或犹豫,这时就会“得势”,所谓“突如其来”就是在“得势”的瞬间出招。此招关键在于对“势”的理解,不懂得夺“势”就不能发挥降龙掌法的真正威力。

第十一式双龙取水: 以退为进的招数。先避至敌侧面,由下而上,一掌攻其前,一掌攻其后。与飞龙在天相反,此招关键是先卸掉敌人力道,再反侧击之。

第十二式鱼跃于渊: 避敌的招数。这一招是用于狭小空间的防身之术,它或为缓冲高手绵密不绝的攻势之用。此招可直接用于避敌,也可作为降龙掌法任何一招的后招,降龙十八掌不是能发不能收的,任何时候都进退自如。

第十三式震惊百里:近身肉搏招数。“气出于己,震慑于物,物慑于势而见于百里者,大惊。”所谓震惊百里,还是夺“势”的一招,自己的“势”不够御敌,可以借“势”。借于山川,借于江河,借于友人,借于敌人。此招关键在于“猛”,一人必死,十人不可挡,遇强则强,龙吟虎啸,气吞山河。

第十四式损则有孚:以一敌百的招数,与密云不雨、损则有孚互补长短。关键在于后手反攻,借力打力。

第十五式时乘六龙:以一敌百的招数,与密云不雨、损则有孚互补长短。关键在于先手抢攻,掌风破敌。

第十六式龙战于野:防御性招数。若敌人近身,可拆此招为三式,先分别护住上中下三路,同时用掌力击打敌人手腕,逼敌人撤招。

第十七式履霜冰至:快慢结合,降龙十八掌中最阴柔的招数。此招必须“吸一口气,两肘往上微抬,右拳左掌,直击横推,一快一慢的打出去。”掌法之中刚柔并济,正反相成。

第十八式亢龙有悔:

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一圆圈,向外推去。内力愈强此招愈猛,纯以内力掌力伤敌,不存任何技巧。降龙掌是至刚的掌法,至刚则至猛,而刚到极处反而至柔。亢龙有悔的“悔”字,便是让入门者知道,降龙掌法不是一味刚猛,更不是可发不可收的蛮招。亢龙有悔一招之中夹杂者刚柔两种力道,正反相成,是练习其他降龙掌法的基础。